一种平衡:翻译是“一仆二主”
杨绛曾就翻译有过一段经典阐述:“翻译是一项苦差事,我曾比之于‘一仆二主’。译者同时得伺候两个主子。一个‘洋主子’是原文作品。原文的一句句、一字字都要求依顺,不容违拗,也不得敷衍了事。另一个主子是译本的本国读者。他们要求看到原作的本来面貌,却又得依顺他们的语言习惯。”
周克希在讲座中引用杨绛“一仆二主”的比喻,阐述多年文学翻译工作的一份心得:翻译是一种平衡。译者首先需要在作者和读者之间寻求平衡。周克希举例说普鲁斯特行文特点之一是喜用长句,甚至有法国学者以《追忆似水年华》第一、二两卷为蓝本做过统计,法文本里一句话长达五行以上的占据61%的高比例。“译文应当保留普鲁斯特原句长而缠绵的韵味,又要让中国读者至少正襟危坐时能看下去,这就要求译者一定得找到平衡。”周克希在讲座时说道。
其次,译者要追求“形似”和“神似”之间的平衡。周克希借用杨绛提出的“翻译度”的概念,指出翻译既不可过分自由、天马行空,亦不能过于拘泥,要维持好恰如其分的翻译度。
周克希指出,翻译中快和慢的平衡也值得译者注意。“翻译一定不能贪快,我想翻译恐怕没有天才,我一直相信慢工出细活。尤其在这个浮躁的年头,慢慢翻译,首先要对文字和读者有敬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