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的屏风

    与其说毛姆同情地反映了中国,莫若说他批判地反映了在中国的英国人的生活。集子的绝大篇幅用来写英国的官员、商人、冒险家、传教士、交际花,写他们鼠目寸光的小世界。品位很高的女主人,精心将小寺院改建成英国式的客厅,由于买不到英国屏风,只好用中国屏风替代,她的参照系是伦敦的风尚(《女主人的客厅》)。上流人物的宴会多年一贯地单调乏味,“中国使他们厌烦透了”,“他们对中国的了解只限于他们的业务所需要了解的”,他们甚至不愿意纡尊降贵学说中国话(《宴会》)。失意的船长和水手们在小阁楼上狂赌狂饮,怀念过去的好时光(《小阁楼》)。福音传教士以殉道者的自虐精神留在中国,但是其实憎恨中国和中国人(《恐惧》)。同情社会主义的有产者原本视黄包车夫为“兄弟”,但终究摆脱不了种族歧视,后来大踢黄包车夫的屁股(《亨德森》)。充满殉道精神的年轻人本以为自己到中国后会吃苦受穷,没想到等着自己的是锦衣玉食,从此堕落成为不择手段的商人(《麦克里斯特医生》)。寂寞的烟草公司代理人一心想和白种人说话,却对身边的中国小城了无兴趣(《上帝的真理》)。领事对本国妇女嫁给中国人作妾耿耿于怀(《领事》)。传教士在五月到九月放下工作去别墅避暑(《陌生人》)。船长谈论“民主”与“社会主义”,但又标榜自己是哈罗公学毕业(《船长》)。出众的人物对遥远家乡的一切知之甚详,又骄傲地声称自己的屋子里没有一件中国货(《出众》)。汉学家甘于贫困、对学术孜孜以求,但是他所接触到的中国只是来自书本(《汉学家》)。副领事刚刚目睹一次对中国犯人的处决,转眼却在俱乐部里漠然地喝鸡尾酒(《副领事》)。最著名的一篇是《大班》,事业成功的大班在中国生活了30年,但是摆脱不了乡愁和对中国的厌恶,最终酗酒而死。——在某种程度上,正是这组群像,使中国屏风之“隔”得以凸显。
   
  毛姆是长篇佳、短篇尤佳的小说家。这58篇叙事没有变成一个不伦不类的长篇实在是聪明之举。在短篇的形制下,含蓄、微讽、同情,蕴藉多变,笔底春秋,好看。

第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