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把工作、买车、按揭买房的事情放一放,用一年的时间,前往25个陌生的城市,采访25个陌生的同龄人,问问他们是怎样生活的,然后写成一本书。
25岁的时候,西班牙人马克·塞雷纳做了这样一件事。
他本以为,那只是他和这个世界独自打一次交道,却没想到引发的“共振”持续至今。
日前,随着《二十五岁的世界》有了简体中文版,塞雷纳来到了上海。
他没想到,这里有那么多年轻人对他的故事充满兴趣。
他也许不知道,那是因为这个城市的年轻人渴望着谈谈他提出的问题:
是什么让我们微笑和哭泣?
我们是谁?
我们想成为谁?
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和国家的未来?
然后我问自己,要不要用这些积蓄去做些别的事情?
6月4日晚上,淮海西路“雕刻时光”咖啡馆来了很多人,很多年轻人。今晚的活动勾起了他们的好奇心:一个西班牙人要来讲讲他的故事。 25岁的时候,他做了一个决定——先把工作、买车、按揭买房的事情放一放,用一年的时间,前往25个陌生的城市,采访25个陌生的同龄人,然后写成一本书。
与此同时,这个叫做马克·塞雷纳的西班牙人,正和翻译“躲在”一个安静的角落里。长途飞行让他有些疲惫,想要马上就要面对一大群陌生人,又有些害羞。不过,这些丝毫不减损他内心的高兴和奇妙感:他本以为从2008年9月开始出发的旅程,只是他和这个世界独自打一次交道,却没想到引发的“共振”持续至今。 2010年10月,塞雷纳把25个年轻人的故事写成了一本书《二十五岁的世界》,这本书不但出版了西班牙文、英文,还有了韩文、日文,而现在,它又有了中文!此刻,还有那么多中国的年轻人正等着想和他谈谈。
“最早我对一个朋友谈到写这本书的时候,他十分惊讶,他说这主意蠢透了,只能体现出我的不成熟。”塞雷纳笑着说,“现在,我30岁,但这趟旅程好像并不是五年前的‘过去的事’,今天我仍然很愿意谈论这本书,我为这本书感到骄傲。我们的未来就孕育在当下,年轻人是世界的未来,他们过得怎么样,他们怎么想的,他们有什么改变,他们怎么对待不同的选择……这些问题的回答也许决定了未来。”紧接着,塞雷纳还说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数字:到2025年,书中记录的一代就将成为社会的引领者,而这个时候每三个城市居民中就有两个是亚洲人。“我没想到,在北京、上海遇到了那么多的年轻人,他们似乎很渴望谈论自己想要什么,自己的梦想是什么——亚洲的确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我觉得我写了一本有用的书。”
采访开始前,一看到摄影记者,塞雷纳赶紧做了一个歉意的手势,提上行李包,留下一句“哦,我得先去换件衣服”就匆匆走了。我们以为他觉得身上的旧红色T恤过于随意,充满了旅途的气息,要去换一件比较正式的衬衫。可不一会儿,重新出现的塞雷纳只是换上了了另一件休闲T恤。“你们没觉得它更25岁吗?”他半开玩笑半认真地问。我们这才注意到,新T恤更加亮丽,胸口还有一个醒目的卡通图案。这么做,不是为了配合书,或者晚上的活动,“自从那趟旅行回来后,我对年龄似乎有些困惑。”塞雷纳说,“我去过墨西哥一个边远土著乡村的墓园,墓碑上只有死亡的日期,没有出生的日期。有时候我会忘记了自己的年龄,有时候我又觉得,自己好像‘冻结’在了25岁。”
2008年,世界发生了金融危机,西班牙也弥漫着萧条、不安和恐慌。就在这一年,25岁的塞雷纳想出去看一看,了解这个世界上和他同龄的年轻人是怎么生活的。当时,他是西班牙国家电台的记者,工作稳定,而且他的勤奋——手头永远同时忙碌着好几桩事情——也让他有了一些储蓄,可以买车,付得起住房按揭。“然后我问自己,我要不要用这些钱去做些别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