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传递时点到即可
杨忠讲述了这样一个例子,让我们看到了国内图画书的表达方式与国外的不同之处:我国有一本“拔萝卜”主题的图画书,书中将每段文字提到的内容都画了出来,在故事的结尾还写道:团结就是力量,做任何事和拔萝卜都是一样的道理。而同样是拔萝卜的主题,国外图画书阐述的似乎很简单,每页只有一行字,更多内容交由图画去展现。《母鸡萝丝去散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文字中没有说明故事的来龙去脉,只交代了母鸡绕过食堂、跳过干草堆……然后回家吃晚饭。但在文字以外的地方,读者看到了图画展现出来的另一个更加跌宕起伏的故事:一只狐狸一直尾随着母鸡,在食堂、干草堆、河边……狐狸或被砸中,或失足掉进水里……最终没能吃到悠然散步的母鸡。文字和图画串在一起,成为了另一个独特的故事。
再比如,国外的图画书并没有刻意回避恐惧这个话题,当然给儿童讲什么是恐惧也许并不简单,也没必要将恐惧说得那么透彻,点到即止成为一种比较好的方式。回到《彼得兔的故事》,书中提到了一只猫,这只猫正虎视眈眈地看着河里的金鱼,想要回家的彼得需要通过询问陌生人来解决问题,猫就在此刻出现了。书中说,彼得曾经听表兄说过猫的事情,因此还是不要跟他说话为好。这里并没有提到表兄说过猫什么话,但彼得很明确地知道猫意味着危险,于是躲开了。这也给阅读的儿童潜移默化地灌输了“危险”的信息,虽然它并没有明确说明,但“躲开”显然是良策。
图画书或成教育成年人的文学
对阅读来说,图画书与成人读物不同,大多时候需要大人读给孩子听,即使大人不这么做,也需要预览一下。阿甲认为,在这个时候图画书并不仅仅是对孩子产生了影响,它可能成为教育成年人的文学,有很多人发现自己的人生在这个过程中被影响了,“在我们放下成人作品的时候,发现儿童作品是极其富有天性的,几乎所有的图画书都侧重于艺术这一面,我们假想孩子们都是艺术家,需要跟孩子在图画书中交流。”
杨忠同时认为,图画书是一潭水,最为清澈,越接触越能洗涤人的精神。每个人都有一颗童心,图画书可能会唤醒读者的那颗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