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散文有着大量读者。曾有读者感慨,“那么多人爱黄裳!”2006年6月,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资料与研究中心召开“黄裳散文与中国文化”学术研讨会。2008年6月,为庆贺黄裳先生九十大寿,著名学者陈子善编著了《爱黄裳》,“爱黄裳”成了黄裳迷们的暗语言。
有朋友问黄裳,在作家、记者和藏书家之间,自己最认同哪个称号?“散文家!”黄裳答道。
学者悼念
我认为,黄先生不管是游记,还是怀念人物都写得非常好。他写巴金、写吴晗,这些都是精品。要知道钱(锺书)先生眼界很高,一般人他看不上的,但是他很欣赏黄先生,这不是恭维,恭维一次两次还可以,不能次次都是恭维。包括写事情,写古代人物考证、古籍版本考证都是很(好)。题跋,他自己也收藏了很多。还有杂文,黄先生也是有金刚怒目的一面的。京剧、戏剧评论,黄先生很喜欢京剧,他也写过很多京剧的评论。面还是非常广的。
但是我们的学术界在这里是缺位的,反而是读者在位读者很认可、很喜欢黄先生的文章。所以黄先生是活在读者心中的。
著名学者、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 陈子善
听到黄先生去世的消息的时候,肯定是很悲痛,因为再也见不到这样的人了。可以说是报人、杂家、大学问家、大文章家。所谓文章家就是,现在的人写东西都不会像黄裳先生那么注重文体方面的表达。但他又不是学院派。他自己本人在翻译方面、对于古代书籍版本的研究方面、目录学方面明清小说方面,都有非常深的造诣。尤其他的散文,可以说是学理与掌故并存。另外,很多作家在去世后,会有一个小的出版高峰,这方面我也不太乐观,黄裳先生无论生前还是身后都将是一个小众。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作家 孙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