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黄裳—— 一家出版社对一位作者的告别

    黄裳先生于2012年9月5日傍晚辞世,享年九十三岁。先生一生痴书,而爱书人也痴爱着先生。怀念先生,最好莫过读其书。

    先生辞世前一个月,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其著作《纸上蹁跹》、译作《猎人日记》,皆为其早年作品的再版,谨此表达对先生的敬意和尊爱。不想竟成为先生生前最后出版的两书,所幸先生均及见之。

    《纸上翩跹》是先生关于中国京剧故事的一部作品,1985年译成英文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书名TalesfromBeijing Opera。2006年,美国Better LinkPress重版此书。此次,黄裳先生将此书稿重新整理,改名《纸上蹁跹》,交由上海书店出版社作为“海上文库”之一出版,并提议收入英文版中高马得先生的水墨画彩图。此书收录作者用写意笔法写就京剧片段的妙文十余篇,既是对儿时剧场回忆的优美再现,更是老人童心常在的珍贵记录。先生文笔简丽清隽,沁人心脾;全书所配高马得绘京剧图48幅,妙趣盎然,与文字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与《纸上翩跹》同时推出的是黄裳先生在上世纪50年代翻译的屠格涅夫《猎人日记》。此书初版于1954年,由平明出版社出版,后有1983年上海译文出版社版,此后绝迹良久,众多读者渴盼多年。上海书店出版社自2011年推出“名家名作名译”,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旨在使经典旧译不致湮没,决定将《猎人日记》收入此系列重版。众所周知,黄裳先生学识渊博,笔触细腻,尤擅散文,他以流畅文笔译述风物景色,如诗如画,以灵动文字公式译人物话语,如响如唱,堪称经典。此书可以说是《猎人日记》所有译本中最值得收藏的版本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在收到样书后,年近百岁的黄裳先生来函称赞《猎人日记》一书:“得见《猎人日记》新版,极高兴。此本出版之速、印刷之美,大出意料。除作者像稍淡外,印制之美,皆未前见……”

    上海书店与先生结缘很早,实起自1998年,该年4月,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由刘绪源先生编纂的《黄裳文集》六卷,依次为“锦帆卷”、“剧论卷”、“珠还卷”、“榆下卷”、“杂说卷”和“春夜卷”,近三百万字,收录作者自上世纪4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所出版的所有文集和部分新篇。先生喜欢将自己的作品统称为“广义的杂文”,这六册文集,实可窥其渊博与儒雅。

    2006年6月,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插图的故事》,作为“海上文库”第一种推出。黄裳先生以精妙文字介绍以明代刻本为主的古版画,间附清刻,除了具有高度的艺术性之外,还记录了一些当代社会风俗的面影,从人民的日常生活,到具体的名物,以至社会面貌,时代风习,无处不使人感到美。本书延续了先生作品兼顾知识性与趣味味的特色,是除了古代实物以外,最好的历史学习的参考图谱。值得一提的是,黄裳先生这本32开的小书,内容与形式相得益彰,图片与文字交相辉映,引领了出版界“小开本”风潮。因喜爱“海上文库”的形式,先生复于2011年6月将其新著《门外谈红》交上海书店出版社付梓。先生自幼爱读《红楼梦》,也一直在努力收集《红楼梦》的各种版本和谈“红楼”的著作,久而弥笃。该书即是其读《红楼梦》的心得,从语言风格到版本考证,从曹雪芹的头像到林黛玉的眉眼,于雅丽、工致的辞藻间,展现了先生解悟的“红楼”之魅。

    先生爱读书,读书人爱先生。2006年6月,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资料与研究中心召开“黄裳散文与中国文化”学术研讨会论。2008年6月,为庆贺黄裳先生九十大寿,著名学者陈子善编著了《爱黄裳》,亦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上编是学者专家论黄裳散文、杂文等文学作品的论文,下编则更有趣味,收录了不同辈分的友人对黄裳的回忆与评论,共计随笔四十几篇,作为一份“寿礼”送给黄裳以及爱黄裳的人们。

    傅月庵先生前不久到沪时,曾专程去探望过先生。在得知先生去世的消息后,他发表微博:“世缘流转,先生去矣。文人雅道,此日见颓。广陵散绝难闻,妆台榆下多悲。曾过我手,曾经我眼,俱往矣,先生,请安息吧。”

    曾有读者感慨,“那么多人爱黄裳!”诚然如是。书比人寿长,爱书人仍在,先生仍在。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