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胁人类的灾难

    《终极抉择——威胁人类的灾难》([美]艾萨克·阿西莫夫著,王鸣阳译)是“阿西莫夫书系”之一。书中,阿西莫夫以丰富的想象力,由远及近,依次推测并分析了可能导致人类毁灭的五类灾变:宇宙的灾变、太阳系的灾变、地球的灾变、人类的毁灭、文明的毁灭,以提醒人类自珍自爱、理性抉择、明智应对,却不必担忧人类的灭亡。
  新能源
  虽然可怕的能源危机迫在眉睫,但那也并非不可避免。那是人类造成的一种灾变,人类理应有可能将它推迟发生,甚至防止发生。
  同其他资源危机一样,对能源危机我们也会有一些对策。
  第一是节约。200年来,人类一直十分幸运,可以获得廉价的能源,尽管那也带来一些不良副作用。他们没有理由去节约使用能源,反而有种种理由去大量耗费能源。然而,廉价能源的美好日子已经过去。例如,美国的石油便已经不能自给自足。它的石油储藏量正在锐减。可是,它对石油的消耗却还在一个劲地增加。这意味着美国必须从国外进口越来越多的石油。这样一来,它的贸易逆差会越来越大,导致通货膨胀。这种情况当然会损害美国的经济地位。
  因此,对于我们来说,节约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是绝对必须这样做。能源节约的余地非常大。首先,我们可以消除掉浪费能源的最大祸首:世界上各种各样的战争机器。我们还可以设法去提高已有油井的出油率。提高燃烧燃料得到能量的效率,也是一种间接节约办法。在理论上,我们还可以不经过中间加热过程,直接在电池中让燃料和氧化合来形成电流。采用这样的发电机制,不难得到75%的效率,甚至接近100%的效率也并非不可想象。目前,有实用价值的“燃料电池”尚未设计出来。
  此外,继续发现新的油田也不是毫无希望。二战前,早有预言石油产量到20世纪40年代会达到极点,接着开始衰落。战后,这个日期被推迟到20世纪60年代。现在,这个日期又推迟到90年。我们当然不能有侥幸心理。看来,我们不大可能再有这样的好运气。几乎每过10年,人类就采用更为先进的技术把地球篦过一遍,去寻找石油。不用说,再也找不到新油田的日子总会到来,而且很可能不久就会到来。
  即使我们采取节约,提高效率,寻找新油田,所有这一切恐怕也不能担保至晚到21世纪,我们的全部油井不会实际上彻底干枯。那时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我们知道,除了油井,我们还有一些其他石油来源。有一种“页岩”中含有一种焦油状的有机物质,叫做“油母岩质”。把这种页岩加热,其中的油母岩质分子便会分解,产生出一种同原油相似的物质。地壳中蕴藏的页岩油,总量差不多是油井储油量的3000倍。美国西部有一个油田,那里的页岩油总储量等于中东全部石油的7倍。问题在于,页岩需要加以开采,页岩需要加热,这样得到的页岩油(即使最富的页岩矿,加工1吨岩石也只能得到2桶页岩油)还需要用不同于目前工艺的方法进行精炼。由于这样做困难和花费太大,而目前油井还在喷油,人们一直舍不得进行投资。
  除了石油,我们还有煤。有一种普遍说法,认为地下的煤储量极其丰富,按照目前世界每年对能量的消费量,足可以再供应我们几千年。即使作最保守的估计,能够开采出来的煤也可以维持好几百年。
  我们可以指望将会发明出更先进的采煤新技术,而且,我们还可以在采煤地点就地加工原煤,以避免大量运输的花费和麻烦。例如,可以在煤矿采用磁流体动力学技术,在当地燃烧煤发电。那样一来,我们要运输的就是电了。再有,我们也可以在煤矿加热煤,得到一氧化碳、甲烷和氢气等气体。它们运输起来就像石油产品一样。
  由此看来,有了页岩油和煤,即使所有的油井都干枯,我们的技术还会基本上像目前这样维持许多世纪。
  然而,不管我们的技术多么先进,依靠石油和煤作燃料前途必然十分不妙。我们以越来越快的速度燃烧这些化石燃料,把碳变成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这些二氧化碳有一部分溶入海水,有一部分会被植物吸收。然而,它们总会有一部分滞留在空气中,从而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升高。
  诚然,即使继续燃烧化石燃料,而且燃烧得越来越多,估计二氧化碳的最高浓度也只能达到0.115%。那样的浓度并不会影响我们呼吸。然而,我们忧虑的并不是呼吸。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并不要增加很多,便会明显加强大气的温室效应。由于增加二氧化碳的结果,地球的平均温度到2000年大约比1900年升高1℃。已经有人指出,如果二氧化碳浓度高过某一个限度,海洋平均温度的些许升高就会使溶解在海水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来。这些进入大气的二氧化碳又进一步加强温室效应,再升高海洋的温度,再让海水释放出更多的二氧化碳,如此恶性循环。这就有可能使地球温度最后超过水的沸点,使之不适宜居住。
  有人猜测,在地球的过去年代,就曾有一个极短时期发生过非常厉害的温室效应,曾导致戏剧性的结果。大约在7500万年以前,当时发生的板块构造活动改变着地壳,正好使许多浅海干涸,那些浅海原来生长着极其茂盛的海藻,可以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浅海消失,海藻随之减少,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也变慢了。于是,大气中二氧化?含量增加,地球变暖。

下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