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提出的“机器人学三定律”是当代机器人学的基本法则,他预言了今天的生物科技,预言了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图书馆,预言了人类将进行太空殖民……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一生出版了480多部著作,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科普作家”、“这个时代的伟大阐释者”和“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教育家”。2012年4月6日是阿西莫夫逝世20周年纪念日,值此之际,读客图书推出其代表作《银河帝国:基地》,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推出“阿西莫夫书系”(第一辑)。
恰如20世纪50年代伊林科普作品在中国的影响,阿西莫夫科普作品自20世纪80年代“大举”进入中国之后,亦深为中国科普界所推崇,赢得了极高的声誉。一时间,阿西莫夫几乎成了科普和科幻的代名词,并且拥有众多的读者和 “粉丝”,让至少一两代中国人享受过他的科学恩惠。
时至今日,阿西莫夫对中国科普事业的影响,似乎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这个金字招牌的生命力源自于他那非凡的阐释能力以及他所撰写的那些题材广泛、行文流畅、幽默风趣的杰作。本月初,适逢阿西莫夫逝世20周年,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隆重推出“阿西莫夫书系”(第一辑)。这4部作品鲜明地体现了阿西莫夫科普创作的特色。
《新疆域:关于生命、地球、空间和宇宙的新发现》和《新疆域(续):关于生命、地球、空间和宇宙的更多的新发现》这两本书,是阿西莫夫为洛杉矶时报撰写的科学专栏文章等的结集。这些短小精悍、引人入胜的作品描述了当今前沿科学领域的一些研究成果和新发现,同时还大胆地设想了应用相关知识和技术即将开拓的新天地以及由此而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与观念产生的重要影响。作者认为,在理解新知识、取得新进展之前,我们必然会对它们进行认真的审视。他希望本书能为读者展开一个新视野,并使他们对当今许多科学家正在发现的事物有个基本的了解。
《终极抉择:威胁人类的灾难》一书,从今天的科学认识出发,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坚实的逻辑推理,由远及近,由浅入深,依次分析了可能导致人类毁灭的五类灾变(关于较为切近的第四和第五类灾变,作者举出的就有传染病、战争、资源枯竭和人口爆炸等);同时以诸多“假如”式论断,提醒人类要自珍自爱、理性抉择、明智应对,而这正是人类规避一切灾变的最重要的“武器”。值得一提的是,极富眼光和远见的阿西莫夫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就曾预言,“城市恐怖主义”将会兴起。他把他的分析和见解写进了本书初版的原稿中,可思想保守的编辑却认为这未免有点儿危言耸听,当年竟在审稿时把它删去了。
对科学的本质洞察入微,对事物的理解准确深刻,同时辅以广阔的背景、缜密的推理、生动的叙述——这,构成了“阿西莫夫文体”独特的逻辑美。在《宇宙秘密:阿西莫夫谈科学》这部饶有趣味的科学随笔集中,这样的一种“美”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您可看到,阿西莫夫对智商崇拜和非理性的嘲讽与抨击,对迷信和反科学思潮的剖析与批驳,对奴隶制度和妇女地位的回望与评述,还有他对生与死的探索,对《圣经》的“科学解读”,对思维方式的思考……都可谓论辩精辟、新意迭出、哲理深蕴;加上幽默、亲切、常以自身经历或体验逗乐的开场白以及画龙点睛的后记,更彰显出本书的盎然情趣以及背后广阔的人文视野。
读阿西莫夫的科普作品,您可望在感悟美妙的“阿西莫夫文体”的同时,更能得到许多知识、智慧和启迪,还有——理性思考的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