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赌吧,科幻!

  神舟十号已经顺利归来,它的太空授课激发了很多孩子对科学、对宇宙探索的兴趣。立足于现实科技展开大胆想象的科幻作品一直如预言家,潜水艇、太空旅行、基因改造技术和同步通讯卫星等这些都是最早出现在科幻作品中的,如今都已成为现实。20世纪初科幻作品才进入中国,一直处于边缘状态,但从2012年开始,出版界、影视圈却都开始刮起“科幻风”,有些科幻小说的版税翻了10倍,陆川、宁浩、贾樟柯等都想拍科幻电影,郭敬明则要跨界打造科幻产业链。虽然“钱途”未知,但这场“豪赌”,只因无论出版还是影视领域,科幻都是待瓜分的最后一块大蛋糕。

  科幻引进热:大师作品1年版税翻10倍

  很多人小时候都有过“太空梦”,对遥远的星空有各种美好的想象,许多与太空有关的科幻小说也一直是热销对象。在众多科幻名家中,英国的阿瑟·克拉克堪称最伟大的太空预言家。今年,他的“太空漫游”四部曲由世纪文景出版社在国内首次以精装套装的形式出版 。记者从出版社获悉 ,就在数天前,美国宇航局发布消息称,他们计划2014年把阿瑟·克拉克的DNA发送到宇宙中去,而且所使用的技术会是克拉克曾经预言过的“太阳风帆”技术,也就是利用太阳的能量作为动力来推进这艘宇宙飞船。

  读客图书于去年斥巨资将艾萨克·阿西莫夫的“银河帝国”系列小说15本书的中文简体版权收入囊中,其中《银河帝国:基地》首印20万册,这是近10年来科幻小说的最高首印数字,在当当网上第一天就卖了3000册。读客图书版权编辑许姗姗告诉记者,现在科幻类作品的版权越来越难拿了,近一年 ,版税更是翻了4至6倍,有的作品甚至翻了10倍,就这样,一不留神一些大师的作品就被别家给抢走了。

  磨铁图书科幻小说编辑管嫣红也透露,公司正在加大科幻类小说的出版比重,去年他们借着《异星战场》电影上映之际,推出了同名小说,旗下还有国内科幻作家钱莉芳和王晋康等签约作家 。新星出版社则专门成立了“大象文库”,从大师、新锐、经典、流行等多条产品线全方位打造科幻出版的新星品牌。上海译文出版社道格拉斯·亚当斯的《银河系搭车客指南》也推出了续集《宇宙尽头的餐馆》。

  在影视领域的科幻引进热也丝毫不输出版行业,《星际迷航》等年度科幻大片基本都被引进,根据史蒂芬·金的同名作品拍摄的美剧《穹顶之下》6月25日在优酷首播,第一天播放量便超出了200多万,成功俘获了众多“科幻粉”的心。

  原创在起步:让人“哇”一声的作品太少

  除了引进的小说、影视等科幻作品受欢迎,国内的科幻原创小说也正在起步中。科幻作品于20世纪初才进入中国,叶永烈1978年出版的《 小灵通漫游未来》销量超过300万册,这一纪录 ,至今国内科幻作家无人打破。目前公认的“中国最杰出的科幻小说作家 ”是刘慈欣,他的《三体》是以星际文明对立共存为主题的小说三部曲,目前总销量已超过40万册。

  记者还从长江文艺出版社获悉,其副总编辑郭敬明已经将陈楸帆、陈奕潞、飞氘、宝树等新生代优秀科幻作家都签约到旗下,郭敬明说:“科幻将是未来文学以及电影的发展方向。所以我们现在开始有意识地积累科幻作家资源,挖掘并推广国内优秀的科幻原创作者作品,引入国外先进的工业制作模式打造,制作科幻精品,为未来做准备。”

  读客图书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业内达成的共识是:“科幻是出版界近10年来,唯一没有火过的成熟类别,是一块未被瓜分的大蛋糕,是畅销处女地,读者群规模庞大,购买能力强。”

  虽然各出版社都在争抢签约科幻作家 ,但陈楸帆告诉记者,目前有知名度的原创科幻作家只有数十人,规模小且大都不是职业作家,创作频率不高,而且整体上来说,作品还是以模仿西方的科幻题材和风格为主,并且题材比较窄,主要集中在机器人、太空和生物技术等方面,缺乏让人“哇”地叫出声来的想象力和独特性,也缺乏思考的深度和锐度,中国的科幻文学还只是处在起步阶段。

  导演凑热闹:陆川宁浩都要拍科幻片

  与科幻小说相比,科幻电影显然是一座更大的金矿。郭敬明在酝酿打造从出版到影视的科幻产业链,他说:“国外很多电影都是科幻题材,《盗梦空间》《猩球崛起》等,在中国的影院狂轰滥炸,票房奇高,这说明国内观众对科幻需求巨大,但国产片却鲜有这方面的题材,小时候看过的《霹雳贝贝》是我对国产科幻电影仅存的印象。”

  今年,多个导演都开始跃跃欲试拍科幻片。陆川在遭遇《王的盛宴》票房、口碑双双滑铁卢后,他称去了好莱坞并进行思考后,决定自己的下一部电影将拍摄科幻片,改编自小说,是一部现代题材,设计很多的CG 特效。同样奔赴“科幻世界”的还有宁浩,他早在前两年就已经购买了刘慈欣《三体》之外的大部分科幻小说版权,根据刘慈欣《乡村教师》所改编的电影也已经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备案成功 ,讲述4个乡村小学生意外被外星人掳去,并意外拯救了地球的故事,编剧署名为宁浩的妻子邢爱娜。

下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