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名物考证专家扬之水女史这两年来佳作频频,从典雅博识、尽展其专业考证功夫的著作《诗经名物新证》、《香识》,到文字朴实沉静、时见各路重磅级文史名家穿梭亮相的《读书十年日记》,无不风姿卓绝,特出世间。而这本小精装文集《无计花间住》,从内容到装帧都是一派和谐而美的风范,绛红端丽的封面,秀气的排版,精美小巧的彩页插图,直叫人无计可施,唯有先揽书入怀,待静夜灯下再展卷细读。 该书第一部分是作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致力于词集和目录版本研究时期的一些文章的结集,在后序中,作者解释了题名“无计花间住”的原因:“九五年以后兴趣转移,问学于林夕兄时的所得逐渐淡忘,所存不过一点读书的记忆而已。打个比方说,当年曾经一脚跨入殿堂门里,但另一只脚却至今尚在门外,因此对于这一部分文字,修改、增补皆无可能。姑且以‘花间’用作词的代指,则《淮海词》之‘无计花间住’,正可以算作实况。” 作者的态度自然是带着治学严谨的学人往往具有的谦虚。而翻阅这部分文字,比如《小道世界》等篇,讲述词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非入正统”的“小道”,专事抒情,无视“重大意义”,尤其是对“只见其神,不见其形的爱欲”的表达,达到了文学发展的极致,其精致秾美的形式追求,哀婉惆怅的情调抒发等,后代无复更出。读这一辑所收文字,最大的感受是,词是刻意雕琢“美”的文学形式,而作者的行家之语、清丽典雅的文笔,恰成了对此最具有说服力的当代评论和表达——虽“小道”,毕竟不朽。 书的后半部是题作“采蓝集”的读词短札一束,精短、精致、隽永,读下来只觉得满纸风雅,幽香扑面,不免微微沉醉。深谢作者使忙碌浮躁的温暖得以稍稍领略古代词人的声色气象,在某个黯然销魂时刻,不期然地接近了那个词人们用心歌咏人间的爱与哀愁,挥洒人生的旷代忧思的绝美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