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专心读书,起始很晚,——拉一位古名贤作比,便是同苏老泉差似。读书的阶段可以明显分作三个时期,八十年代,只是一个“杂”字。九十年代开始稍稍集中于词集和目录版本,这是因为有一位挚友林夕兄领路的缘故。有很长一段时间,每周四的下午相约于琉璃厂古旧书部,看他从架上信手捻出一册,听他随口讲出许多相关的故实。有疑,则每每小叩而大鸣,我因此东鳞西爪略略识得些皮毛。或自以为读书有得,便草成几行文字。本书中的第一组,即是这一类(此前曾收入《脂麻通鉴》,辽宁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五年)。那时候常去查找资料的地方是北图设在文津街的分馆。高敞的殿堂里,稀稀落落三五人,填好索书单,书取来总是很快的。捻亮桌上的台灯,展卷而读,舒适而安静。至于读哪些书,多半是按照林夕兄的指点,因此没有漫无头绪之虞,而往往开卷有益。九五年以后兴趣转移,问学于林夕兄时的所得逐渐淡忘,所存不过一点读书的记忆而已,打个比方说,当年曾经一脚跨入殿堂门里,但另一只脚却至今尚在门外,因此对于这一部分文字,修改、增补皆无可能。姑且以“花间”用为词的代指,则《淮海词》之“无计花间住”,正可以算作实况。 十六年来专意于名物考证,这一类文字,已大部分成集。收入本书的《掬水月在手》,原是《奢华之色》卷一中的一篇附论,此番订正讹误,调整结构,增补文献与图像方面的引证,改动不小。《有美一人》是今年年初《装饰》杂志“时尚”专辑的命题作文,完篇之后发现已是离题万里,不得已在副题下加了“时尚”二字,现在自然是删掉了。 题作“采蓝集”的读词短札一束,草写于上世纪末,初始是为文学所集体编纂的《唐宋名篇》而撰,篇目的选择原也出自该书主编。后有南通友人把它制成一个戋戋小册,名之曰《采蓝集》,林夕兄赐序,宛陵赠词,内部印行百余本,分赠友朋博粲而已。后承《文史知识》雅爱,自庚寅三月始连载数期。数日前又蒙楠雨同道通篇校阅一过,增补注文,斟酌用语,匡谬正误。愧无卓识,而因缘不浅。今收入此编,非是“敝帚自珍”,实为留取嘤嘤友声也。
辛卯上元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