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诗话词话文话曲话,而今有书话,今之书话,非书法之谓,而是买书、评书、觅书之余,文人雅兴,随意而发也。上海辞书出版社最近推出《开卷书坊》,首批为8本,每册15万字左右。作者中既有知名度较高的老作家、老学者,又有中青年作家或书界文坛名人,如鲲西、宋词、沈津、彭国梁、严晓星、子聪等。这些人术业有专攻,但都是“书爱家”。 丛书取名《开卷书坊》,当然首先是取开卷有益的意思。熟悉书业的朋友或都知道南京有个《开卷》杂志,《开卷》里有蔡玉洗和董宁文。这两人都是标准书痴。蔡总把一好端端的凤凰台饭店搞得书卷气十足,让没文化的人都不好意思去住。董宁文,更被称为书界的义工,多少年守候着《开卷》这么一本小册子,不离不弃。他们策划的《开卷文丛》已出了三十种,作者中有流沙河、钟叔河、王辛笛、绿原、彭燕郊、朱正、辛丰年、陈子善、龚明德等一批著名作家和学者,又叫好又卖座。这次他们又联手策划《开卷书坊》,更是精益求精。 这套书内容上可看之处很多,譬如老作家鲲西今年95岁了,《寻我旧梦》收录他九十岁后的随笔十万余字,文字老辣,史料丰富,可读性极强,是一本文史随笔佳作。他是老清华,亲历了西南联大,他对联大的回忆弥足珍贵,可纠正和补充很多的说法。比如,联大后来有许多人出国留学,很多人后来都取得了大成就,是国家的栋梁之材,这是众所周知的,可当时为什么有这么多人选择出国深造,一个很重要原因是,当时外汇官价很低,一般学生出国经济压力并不大。又如他对老清华尊师传统的回忆,深情款款,充满着维护之意。 比如沈津的《书林物语》,他是著名古籍版本目录学家,写了大量的善本叙录,这是他的志业。从哈佛燕京退休后,他开起了“书丛老蠹鱼”的博客,当然也说书,也吊书袋,然而写法没那么板正了。他写自己想写的东西,文章长短,不拘一格。宋词《我的歌台文坛》写作者与文化界友人的交往,情真语挚,对往事既有深情的追忆,又有理性的反思。本丛书分别配有二三十幅相关的珍贵手迹、照片、书影等,是一套图文并茂的读书随笔,其中一些图片可算是文物,如严晓星《条畅小集》里的古琴,十分珍贵,均是第一次发表。丛书采用精巧的小32开本,纸面精装,别具一格,由多次荣获“中国最美的书”的著名设计师朱赢椿担任书籍整体设计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