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色如画的灵魂——《紫丁香街的帽子店》译后记

    每一天的颜色都是不同的。每个人灵魂的色彩也都各不相同。我每天都在触摸这个世上纷呈万象的各种光和色,从一些书中,从身边形形色色飘过的人群中。不过,就我个人而言,似乎更偏爱那种纯净如画的淡色,虽然这在当下的生活中已如片羽难觅。然而。在那个刚刚擦肩而过的初夏,阳光明丽的一个日子里,我却不经意地偶逢了这么一种色。
    那是一本从日本渡洋而来的书。
    一个生长在远方青山淡水中的女子,于她的书中,一直在为这个世间抹画一道道令人赏心悦目的淡色。飘漾在紫丁香街的浅紫,夏日雨天里的蓝色布伞,还有那些蒙蒙细雨下淡蓝色的花。在翻译这本小书的灯下,我总在想:这是一个怎样的女子?她有着一副什么样的灵魂?因为借助她的眼眸看到的这个世界,竟是这般清新如画,仿佛那已不是人间,而是生活在另一种文明之下,纯净而又遥远的国度。
    小的时候,我比较老,总是去找一些深刻的书读。不过,久而久之,心中淤生了一道情结。那就是,大多数的这类书,都无一例外着着实实地落在了人间。就像石头,磐大也好,平常也好,都紧贴在大地之上。它们沉甸甸地。雍塞在人世的空间里。
    如果说,人们的生活,是同在一间人世的大房子里,那么,环顾四周,房子里灯光迷明。这是由人的思维,点亮的一盏灯,它照耀着这里所有的事物,令它们昭然若揭,或是蒙上一层煞有介事的盖布。然而,我更想看到的,却是人世这个大房子窗外的图景。毕竟,即便黄钟大吕,抑或下里巴人,它们的触角所及,都无外乎是人间——这所房子里所有事物的纷纭百态。
    说起来,为人所称道的深刻与庞大,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它们大多是在探索人这个物种的生命形态,而鲜少有人去打开一扇窗,眺望远天浩渺之处的灵魂。它并不仅为人所拥有,亦同是万物共有的禀性。人,从来就没有高于过其他的万物。毋宁说,由于人自身对其灵魂的固步自封,甚或是夜郎自大,它其实已在逐渐地自我沦失。犹如一只颜色已然混浊、躯体变得沉重的水母,已经不能再在无边的蓝色海洋中自由地漂游。
    人间房子的窗外,就是无边浩渺的灵魂海洋,那里有万物在共生共存。我们不过是从那片海洋,偶然落到这个房间里的一个生命。我们在这里生活着,思考着,每一天都是紧贴在大地上的呼吸。然而,有那么一个彼处,却是我们曾经共有的生息之地。那里,才是我们来的地方。因此,在谙熟了身处的这个房间的光色之后,我渐渐地希望,找到一条可以回归海洋中去的路。
    安房直子女士的童话作品,以及众多同样优秀的童话,相对于其他那些落在了人间世界的话语,似乎更具备了那种纯净,如轻盈的水母一般与大海亲近的纯净。同时,它们更试着来到了这个房间的窗口台沿,去张望那些自在地漂游在海洋中的万物灵魂。它们不仅与人间交流,亦在与万物对话。每个事物都是不同的生命,它们有着各自质地不同的灵性。就触及这一点而言,不同的个人其灵魂的色彩,将会带给不同的人面貌各异的万象世界。
    当然,所有事物的生生息息,都与它们的灵魂相关。一朵花,一串音符,或是一片山地,它们都在呈现不同的灵魂形态。只是,其中色度不同,清浊有别。有时我想,要是真的拥有一双与众不同的眼睛,可以通过色彩去看见不同万物的灵魂,那么,当安房直子女士的这本童话小书摆在桌前,我或将欣然而叹:“哦,看吧,这里有着一个淡色如画的灵魂。”

                                                      2010.12.10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