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约瑟,有许多话题,其中最有名的题便是“李约瑟命题”。 李约瑟命题大致可表述为:为什么中国的古代科学技术曾经领先世界长达一千多年,而没有产生出近代的自然科学?在根据李约瑟主持编写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缩写而成的《中华科学文明史》出版之际作为李约瑟问题的研究专家之一,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前所长刘钝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这并不是一个新的问题,也不可能有一个特解,但这个问题本身对现实仍非常有意义。
刘钝教授说,关于李约瑟命题现在有许多的解答。从多种不同的角度进入,都可以回答这个问题。有的从经济上,有的从政治上,有的从思想上,有的从地理环境上,甚至于有的从语言文字上。而且直到今天,我们还看到不断的有学者发表有关这一问题的“新解”、“我见”等等。即使李约瑟本人,在他的第一卷里提出来的问题,还要在其他卷里反复的强调。有人以为在第七卷终结篇,他会给出一个最终的标准答案,那是对历史科学缺乏了解的一种表现。
刘钝教授认为,李约瑟问题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好在哪儿?不在于谁能回答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特解,它是一个启发性的问题。根据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做很多很多事情。可以对当代的科学,对科学发展的规律,对中国的历史,对中国的科学文明和社会关系进行一个全面的思考。李约瑟问题的意义就在这里。
作为与李约瑟有过接触的学者,能否对李约瑟的编史观提供一点说明呢?刘钝教授认为,根据他的了解,李约瑟本人认为,这个问题的关键应从中国的社会制度和经济模式等方面入手,他的观点在《大滴定》这本书里表达得非常清楚。另外他有一篇浓缩度更高的文章《中国古代的科学与社会》,对此也有清晰的阐述。他基本上以一种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的立场,强调社会因素。就是说,中国之所以没有产生科学,主要是因为受封建社会条件所限制,没有适合萌发近代科学与工业生产的合适土壤。这与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后的社会环境完全不一样。
刘钝教授再次强调,李约瑟问题没有特解,他也不想在已经有的上百个不同的答案上再增加一个新解,李约瑟命题和李约瑟工作的意义在,把中国古代的科学和文明作为一个非西方文明的样板昭示给世界,强调世界文化的多重起源;进而从人类文明多样性的角度对中国古代文明进行了一个全面的透视。这是李约瑟命题及其工作最主要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