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银幕和书页间漫步

    因为互联网的出现,论坛杂志成为新的出版品种。作为西祠“后窗看电影”的版主,卫西谛的“电影+X”系列(《电影+2002》、《电影+2003》、《电影+2004》)正团结着中国新一代的电影评论人,非常坚实地构筑中国新影评的基础,他主编的《后窗看电影》一书集中反映了这个电影论坛在建立5年之后所取得的巨大成绩。除此以外,《新青年DVD手册》也通过连续出版四辑精华本建立了自己的声誉,这套北大在线网站下属的新青年社区电影频道编辑的小册子也有它独立的声音。新兴的网络影评人正在崛起,但是他们的纸型出版物如顾小白的《失忆谅解备忘录》、LIAR的《天亮说晚安》、影名的《酷电影50部欣赏指南》都没有取得预料中的市场成功,前途依然坎坷。

    阅读链接:

    1、《半如童话,半如陷阱》

    洁尘著

    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年2月版

    推荐理由:洁尘真的是很勤奋,她的最新书评和影评又结集出版了。这次洁尘从原著与电影的角度,用生动而温暖人心的文字评论世界著名作家卡尔维诺、萨丰、帕慕克等名家的代表作,同时也浅谈了自己观赏由这些名作改编的电影的感受,书中充溢着她一贯的抽身于外的冷静与从容,以及文字的华丽与唯美。

    2、《明暗:源于影像的微琐絮语》

    马家辉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版 

    推荐理由:香港著名作家马家辉继《江湖有事》和《爱恋无声》之后的最新影评力作,评论所及均为当下热门的电影和电影人、文化人。从夺得奥斯卡大奖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生死朗读》到新近电影《南京!南京!》、《天水围的日与夜》、《赤壁》、《梅兰芳》、《叶问》等;从老伍迪、西恩·潘、黑泽明谈到王家卫、徐克、许鞍华、吴宇森、陈可辛、沈殿霞、李小龙、张爱玲等,马家辉娓娓道来,借影像起始,写尽人间情事。

    3、《一个人的电影》

    格非、贾樟柯等著

    中信出版社,2008年10月版 

    推荐理由:纯文学杂志《收获》“跨界”的产物。张艺谋、贾樟柯、田壮壮等内地顶级导演,台湾电影教母焦雄屏,作家格非、王朔、李陀、毛尖,讲述他们各自的影像生活。那些在他们生命中留下痕迹的电影,以及由此唤醒的已然流逝的青春流年,让我们窥见一个时代隐约的背影。十年来,《收获》最经典的专栏《一个人的电影》首次结集出版。这本书,文人和影人联手,用文化解读电影。

第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