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小说家的写实描绘、生物学家的观察方式、社会学家的分析推论,综合运用于一部书的写作中,形成了《黑猩猩的政治》的叙述个性;同时又辅以纪实的生动图片,造就了这部社科著作的璀璨夺目。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了此书问世25周年的纪念版,它从动物行为学的角度考察人类的近亲黑猩猩的政治活动:它们如何使用各种威胁、结盟与孤立的策略,争取权力意志,包括在性竞争中享有性特权。 尽管进化论的科学观告诉人类,猿类是自己的近亲。可是人们对它们的认识多年来一直强调其生物性而忽视其社会性,至多是出于注重商业价值,迎合猎奇心态,用探究它们的感情那种独特视角赢得票房。从《人猿泰山》中描写西方探险家的非洲冒险经历,到电影《金刚》不同版本的拍摄、上演,就是实证。日常生活中,人们在动物园观看猿猴的心态多半是取笑、逗乐的居高临下。直到女生物学家简·古多尔深入非洲丛林,多年来潜心观察黑猩猩野生族群的社会生态后,才有不少动物行为学家开始了考察猿类社会的科学之旅。灵长类动物学家弗朗斯·德瓦尔也成为其中之一。与简·古多尔不同的是,他观察、记录的是生活在荷兰阿纳姆一个动物园的一群黑猩猩。简·古多尔记录的那些野生黑猩猩的生存必须要搜寻食物,躲避敌害;然而,这群生活在动物园里一个孤岛上、与来观望的游客之间保持20米距离的黑猩猩,却没有那份忧虑和操劳。因此无须担忧饥寒的它们之生存竞争,就在于争夺族群中高级社会地位和相应权力,其中,雄黑猩猩的权力意志起源于繁殖竞争——在他们的等级社会中体现于性竞争中的性特权。《黑猩猩的政治》就是荷兰阿纳姆动物园的那群黑猩猩如何进行“精神性的”活动的详细记录。书中记叙了那些人类近亲同样擅长精妙的政治策略。它们在权力更迭中,为了谋求较高的社会地位,能够使用和解、联盟、寻求支持、煽动、分而治之、集体领导、分享等谋略。因此,弗朗斯·德瓦尔的结论是:“政治的根比人类更古老。”同时,他通过观察,发现黑猩猩的社会活动遵循着的两条基本规则:“善有善报”;“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由此他推断黑猩猩的心中也存在公平与正义的道德感,并且通过实验证实:灵长类,以及许多非灵长类动物都具有同情心,并会出于同情而非指望回报做出利他行为。 并非每个人都对黑猩猩的社会活动感兴趣,然而,《黑猩猩的政治》却从生物学、社会学的视角,思索文学的“人性与兽性”界定的边缘。也许就是这部科普性质的社会科学著作问世25年后,仍然具有生命力的原因之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