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文化脊梁 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昕专程从郑州赶到北京来参加这次座谈会,他认为:《剑桥世界人类疾病史》是集医学史、科学史、社会史、文化史于一体的宏篇巨作,是医学史领域最权威、内容最丰富的一部疾病史著作。2003年剑桥大学出版社推出新的英文版本,4年后中文版就在中国出版了。而且这是一个质量非常高的版本,它集合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大连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等院校的几十位专家的辛勤劳动。这本书同时也凝结着出版工作者、编辑人员的心血,没有编辑人员高水准的工作,这样既专业又通俗的书同样是难以出好的。医学史的翻译工作是十分艰难的,也是很难把握准确的,需要编辑人员逐字逐句地校订,才能使它以非常规范、准确的形式提交到读者面前,这在出版界、学术界都是一大幸事。 陈昕认为,这本书壮阔的学术视野和历史叙述中,令人感到疾病自然史和人类社会生活史非常强烈的互动,这是一般的医学书中所看不到的。对于个体生命而言,生老病死是人生的一种宿命,但是对于整个人类社会和人类命运而言,疾病到底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这本书告诉我们疾病是改变人类文明方向和进程的“缰绳”,像罗马帝国的衰亡、玛雅文化的失落、近代美洲大陆土著民族疆域、人口以及文化的迅速沦落其实都是与人类疾病演化的大规律相勾连的。由此在这本书中可以看到,人类的疾病自然史是人类大历史文化中最壮丽的一页,由此它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医学的范畴,而直接抵达人类文明变迁的大关怀。 陈昕表示,出版这类关于科学史的书完全不是出于商业利益的考虑,而是意在推动中国科学界创新能力的建设。一个学科、一个国家创作力的锻造,离不开理论思维的冲刷和思想史的启迪。而科学史、技术史系统的梳理和回顾,是学术创新的孵化器,是技术腾飞的弹跳板。世纪出版集团也借这个会议向在坐学者表达希望和各位一起在这个领域努力扩展、精心耕耘,不断推出有影响力的名著。 陈昕还表示,世纪集团还有许多这样的书,这本书在其中其实还是很小的一本书,此外上亿字的大项目也有很多。仅在科学史方面,这些年规划的大项目也很多。比如上海科教出版社就出版了牛津的7卷本《技术史》、《世界科学技术通史》,马上还要出版《科学发现编年史》。陈昕在发言中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努力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文化脊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