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边淳一:人越老越应该追求爱情

    记者:那么您是在什么时候产生了“钝感力”的呢? 

    渡边淳一:大概是在我当外科医生的时候吧。那时候我经常值夜班,所以经常要被吵醒,而且小医生是经常是要遭上级痛骂的。睡不好或者被骂,情绪就会低落,乃至失去自信,然后很快就会完了,这时就特别需要“钝感力”。“钝感力”不等于迟钝,它强调的是对困遇的一种耐力,是厚着脸皮对抗外界的能力。它是一种积极向前的人生态度。 

    记者:《钝感力》背后的上架建议写的是“励志类”,而您以前写的几乎都是悲观的男女情爱故事,所以外界有一种说法认为您开始转型了? 

    渡边淳一:这是一种误解。作为一个小说家,我自始至终只对描写人的本质和社会问题感兴趣。我之前写的男女之爱有没有社会性?有的人觉得没有,可我觉得有。我一直都是写关于社会问题的,我的最新小说《爱的流放地》也一样,我并没有转型。 

    记者:您曾说过,您以前的作品中都有自己的影子。《爱的流放地》也不例外? 

    渡边淳一:我是一个小说家,我的作品没有一部不包含我对人生的真实感受。当然,不可能是一模一样的,我在现实生活中没有自杀,也没有被杀。但是,那些感受确实都是真实的。

    记者:《爱的流放地》已经被改编成电影了,但是,听说您对改编自您的小说的电影大多不太满意?

    渡边淳一:我有三十多部作品被改编成电影,其中大部分确实是不太满意的。比如,小说《失乐园》主要描写的是社会婚姻制度和情爱的矛盾,但电影似乎拍得太甜蜜浪漫了,这和我的批判初衷有区别。改编电影就好像是我生了许多孩子,都成了别人的养子,但他们的养育方法和我不一样,所以我很少有满意的。但《爱的流放地》也许是例外,因为我觉得电影几乎把我想要表达的东西都表达出来了。

    记者:从《失乐园》到《爱的流放地》,您描写的都是中年或者岁数更大一点的感情。为什么没有去写一些年轻人的爱情?

    渡边淳一:从某种意义上讲年轻人的爱是很纯洁的,但我觉得中年人的爱更加纯洁。中年人会有很多各种各样复杂的关系,他们背负着这种复杂的关系,背负着很多负担还能获得爱,我认为这是更加纯洁的爱。

    记者:您的作品让很多人会觉得有点不伦,有点违反伦理道德。您为什么这么写?不会担心有人说您是故意把爱写到这样一种不伦感觉中的吗?

    渡边淳一:我相信很多读者都不会这样说。我只是希望我写的小说能够扎进读者内心深处隐藏的欲望。 

    记者:您的作品在中国很受欢迎,您觉得是什么原因?

    渡边淳一:我觉得中国人在看我的书的时候,能够理解书里面的一些心理描写以及风景描写,美国也有我的书的翻译版本,但是他们只是去注意故事情节。我想这可能是因为中国的一些古诗和日本的古诗是相通的,所以中国人更能理解我的那些心理描写。

    记者:中国有句说法叫“人生七十古来稀”,像您这样的年龄,很多人早就已经不谈爱、不谈爱情很久了。您为什么可以一直保持谈论男女情爱的热情?

    渡边淳一:没有爱,人就没有生存的意义。我现在仍然会去追求异性,很多人说上了年纪就不应该有爱情,不应该去追求异性,我觉得绝对不是这样的。我觉得人越上了年纪就应该越想去追求爱情,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渡边淳一简介:

    1933年出生于日本北海道,毕业于札幌医科大学,曾担任整形外科医生。后弃医从文,开始从事文学创作,以小说《光和影》获直木文学奖,接着又发表《遥远的落日》等作品,1980年获吉川英治文学奖,1997年2月出版的《失乐园》曾引起了极大轰动,在日本已发行300万册。作为日本现代浪漫主义作家,渡边淳一的作品十分唯美,专注于人物感情描写,他的小说在题材、手法和观念等方面为日本文学开辟了新的思路,被称为“日本现代情爱文学大师”。

    渡边淳一的生活细节:

    ◆ 每晚24:00至凌晨2:00就寝,此前晚饭用到很晚,常和朋友一起喝酒 

    ◆ 每天的早餐只喝一杯啤酒,再也不吃其他更多的东西了

    ◆ 每天起床后,第一件正事就是开始写作 

    ◆ 很少用电脑上网,不过是手机上网能手,堪称“短信王”

    ◆ 对中国当代文学知之甚少

第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