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一本书,《操纵金钱:知识经济时代的财富游戏》,作者是安迪·凯斯勒(Andy Kessler)。这本书的英文副题更能清晰表达作者的本意:对冲基金老板,魔鬼市场以及我如何获得高投资回报。
相比沃伦·巴菲特以及乔治·索罗斯,凯斯勒的知名度几乎为零。即使去Google搜索,你得到的除了这本书,也只能看到他对Google股价的几句简单评价。
《操纵金钱》是安迪·凯斯勒在对冲基金行业一次历险的总结和回顾。他以及其同伴曾创造了一个不小的记录。1996年,二人手中只有1000万美元,在不到4年时间里,他们可以掌控的金额就达到10亿美元。1999年,其投资回报率排在全美基金第四。如果他们愿意,基金规模在几天内就会翻番。20亿,40亿。对于基金来说,这是巨大的诱惑。要知道,基金总额的1%是付给基金经理的佣金,他们还可以拿到投资回报的20%。
但凯斯勒的选择是退出。不管投资者的挽留多么热情,他们还是在一年多时间里,退还了所有的投资并关闭了基金。如果你熟悉这段历史,那么你会知道,2001年开始的网络经济泡沫对于基金行业的打击是多么致命。而此时,凯斯勒或许正在海边度假呢。
对冲基金是一种具有简单规则的游戏。基本的准则是对信息的把握,甚至制造。“大多数对冲基金的人都知道别人不知道的事情,他们要做的就是在另一端等着”,凯斯勒说。他举了一个极端的例子。有些对冲基金经理整天寻找上市公司的各种负面信息,在卖空其股票的同时,在市场上大量散布消息,不惜制造负面新闻。这些新闻是真实的,只是不被投资者知晓。一旦股价大幅下降,基金经理就等着收钱了。对于这些人来说,一次损失巨大的飓风可能是绝佳的对冲机会。
但正如凯斯勒所说,这种游戏改变的不是数量,而是频率,财富换手的频率。飓风带来的盈利可能在30%,但凯斯勒要寻找的是几倍甚至十几倍的盈利。
凯斯勒用了很大篇幅来回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以及半导体和互联网的早期,经济是如何迅速发展起来,并且相应的,财富是如何被上百倍的制造出来。他用瀑布来比喻自己的发现,如果能在水下落之前找到时机,那么你的财富就如同瀑布一样,源源不断。
书中提到一家小公司C-Cube(斯高柏),凯斯勒很早就关注它,买入大量股票。但公司业绩并未出现大的转机。对行业和市场做了深入研究的凯斯勒,知道财富就在不远处等着他,因为C-Cube生产的激光头是光驱里面必需的核心部件。后来,这家公司成为世界上唯一一家能够提供VCD机核心激光头的企业,中国VCD企业的早期利润,多半被其赚走。
类似这样的例子,贯穿了凯斯勒的基金投资过程。他对硅谷公司的熟悉,也得益于他的经历。做对冲基金之前,凯斯勒最初做的是半导体行业的分析师,后来做投资银行的投资顾问。20多年的华尔街生涯,使凯斯勒知道很多事件背后的故事。这也使得这本书读起来更具有小说的节奏。
我建议读者把书拆成两部分来读。前面部分是凯斯勒如何获得基金投资并在齐德先生的指点下,找到投资的法门,取得高额回报。在这个过程中,凯斯勒遇到了各种高科技企业和投资者,他获得是无法辨别真伪的信息。他的任务就是把钱放到合适的公司,并找来更多的钱。幸运的是,他做到了。
书的后面几章是凯斯勒在泡沫经济中全身而退后所引发的一些感想。他从一个投资经理的角度,来分析为什么美国的贸易逆差那么大,而美国经济却那么好。
对于那些视华尔街为天堂的国内企业和投资者来说,找个安静的下午翻翻《操纵金钱》这本书,其收获可能比在股市搏杀一年都多。
顺便提一句,凯斯勒的第一本书是《华尔街的肉:我从股市绞肉机中死里逃生》(Wall Street Meat : My Narrow Escape from the Stock Market Grinder),记述他在华尔街做分析师的经历,曾被《华盛顿邮报》誉为"对金融界内幕最具洞察、最具可看性的一本书"。如果你能先看到这本书,或许会对凯斯勒的深思有所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