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好的成长性企业须拥有庞大的魔鬼市场、具有超凡的“竞争优势”、具有运作这种优势的成熟商业模式,而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还在摸索之中
近一段时间,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可谓风云际会。淘宝和易趣固然大打出手,互相争夺资源,并展开激烈的广告战,另一些互联网大鳄也纷纷入场。雅虎和新浪联手建立了在线拍卖网站一拍网,当当网在新年时正式推出自己的C2C交易平台当当宝,QQ也建立了自己的拍拍网。
这一次的网络战争与几年前的那次相比,有着明显的差别。首先是参与者的本土化倾向愈加明显,但在运作手法上的创新阙如。当当也罢,阿里巴巴也罢,它们都在中国互联网商务运营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异常懂得中国市场的特性及中国消费者的喜好。用《金融时报》的话说,那就是中国网站“能了解中国用户的口味,并想出办法解决因中国人很少使用信用卡而带来的问题。”
在信用体系、物流和支付方面,限于中国的实际情况,还很难说有哪家公司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但至少可以说在大中城市客户的信用管理和货物运输上已经有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营模式。新、旧各家电子商务网站的做法大同小异,尽管也各有自己的套路,如QQ因为拥有大量的手机捆绑用户,所以采用手机认证的方式来降低认证复杂度,但很难说哪家公司有什么独家法宝。
另一方面,这次中国电子商务的比拼集中在C2C市场上,似乎各家企业都已将其认定为最后的晚餐。既然在运营上创新无力,争取有更多的客户入场便成了竞争的目标。淘宝用免费的方式抢夺易趣的资源,获得很大的成功,迫使对方在近几个月数次修改收费规则,并最终于1月19日实行完全免费的策略。一时间,中国C2C电子商务又重新回到了免费时代。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们也可以认为到目前为止,中国C2C的商业模式还未真正建立起来。易趣在几年间独霸市场,却仍然亏损不止,到现在跟随淘宝一起走入免费通道,其实便是宣告了自己的经营策略与商业模式的失败。但问题在于,以易趣为代表的收费模式究竟是根本就不适合中国的市场,还是只是时间上的不恰当?如果是前者,那是否可能派生出一个完全不同于现有模式的商业手法呢?
硅谷最负盛名的IT风险投资家安迪·凯斯勒在最近出版的一本新书《操纵金钱》中,结合自己多年的风险投资经验,指出在互联网时代,一家好的成长性企业须具有3个特点:1是它所生产的产品拥有庞大的魔鬼市场;2是该企业本身具有超凡的“竞争优势”,换句话说,具有不可复制性和不可替代性;3是有运作这种优势的成熟商业模式。
如果根据这3个特点分析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不难得出以下的结论。第一,从中国的互联网用户、经济成长性等角度考虑,把网络电子商务看成是魔鬼市场绝不为过。第二,有几家企业已经建立起了自己的“竞争优势”,只不过这些竞争并不像人们想像的那么神秘。B2B市场上的阿里巴巴,B2C市场上的当当就是几个典型的例子。物流、支付与信用体系都只是运作模式的一部分,没有人能够靠它建立起自己的竞争优势。当当的竞争优势在于一个字——“全”。顾客甚至可以在那里买到在传统书店里都找不到的书,再加上低廉的运输费用和有效的仓库盘货,这构成了当当真正意义上的“竞争优势”。阿里巴巴也是如此,它的优势在于无可比拟的海外营销渠道,这为许多输出无门的中小企业提供了绝佳的发展良机。而C2C市场上,至今人们还没有见到哪家企业有所谓的“竞争优势”。当年的易趣宣称自己拥有数项优势,今天看来除了庞大的交易人数勉强算是一项以外,其他如员工队伍、融资、合作伙伴等根本不值一提,或许人们还需拭目以待。第三,各家均有了一套初步的商业模式,但远远不能说已趋成熟。
建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商业模式只是铺垫,找到自己的竞争优势才是决胜的关键。C2C的免费大战只能说明各方均还在摸索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