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对迷信:究竟谁胜谁败?——关于《科学是怎样败给迷信的》

    ■你这样的说法我是同意的。在这里,实际上已经超出了我们传统中就科学说科学的范围,而进入到一个社会体制对科学的对待的问题了。也就是说,在科学自身的层面上,它可以在许多方面显示其力量,但是否为社会和公众所接受,还要受到社会体制和意识形态的诸多制约,并不会天然地为社会和公众无条件认可。尽管,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作为一种利益的代表者,科学一方当然希望完全地战胜迷信,而最终能否战胜,则并不完全取决于科学自身,也并不像一些人想象的那样,科学只靠自身的力量就一定会大获全胜。当然,我们在这样说时,是在更严格的意义上指那种标准的、主流的当代科学,而如果仅以这样的科学作为唯一标准,其他一些在多元科学观中也可被视为“科学”的东西,反而可能会被认为是迷信。

    像在美国社会中,这种社会体制对于多元意识形态,以及对于多元的“科学”,甚至是对于迷信的宽容的认可,对于科学自身、对于社会发展等来说,结果是什么样呢?我想,美国的例子摆在那里,这已经不需要我们更多地讨论了。

    随之而来的另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我们这里现实怎样,以及应该怎样。我们当然可以说,中国是中国,美国是美国,但是,一方面美国的经历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其中部分的道理总是存在的。另一方面也还有另一种相似性:如 果真正就那本书中所谈的科学和迷信来说,在我们这里,在公众的层面上,至少还不能说是科学已经战胜了迷信。

第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