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养活全世界”还是“掠夺全世界”?
对席瓦其人和其主要观点有了以上了解,再来看她的这本《失窃的收成》,就会理解为什么她要写这样的主题,以及为什么她会这样写。实际上,农业问题一直是席瓦所突出关注的重点问题。在这本书中,她集中地讨论了在全球化背景下,不合理的体制和制度利用科学和技术的进展,以“发展” 的名义,给印度的农业带来的灾难性的破坏。书中的诸多案例,足以发人深省。对于“芥子油”被禁和全面进口国外大豆油这样的例子,我们甚至会有某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书中对于在全球化背景下印度畜牧业、渔业现状的分析,尤其是,对于打着“养活全世界”的旗号,利用最新的科学进展,开发、推广和垄断转基因种子的孟山都公司的描述、分析和批判(它们占据了全书很大的篇幅),也都揭示了许多我们大多数人平常并不一定熟悉但却意义重大的严峻现实,以及现实背后诸多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 应该说,这是一本非常激进的书,一本很有震撼力和冲击力的书,一本与普遍流行的观点颇不相同的书。许多人也许不会完全同意作者在书中的观点,但这并不是问题的关键。重要的是,作者是在大量实例的基础上,以其独特的理论和深刻的分析,很有说服力地讲出了许多人们平常也许未曾深思的问题。如果此书能让读者重新思考和认识我们所面临的这些重大问题,那就已经是非常理想的结果了。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及其可能的解决方案,不仅仅对于第三世界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们甚至关系到人类的未来。 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女科学家卡逊的一本关于环境问题的著作《寂静的春天》问世。那本书的问世引起了人们对于环境问题的特殊关注,成了西方环境保护运动的一个转折点。但是,《寂静的春天》一书在出版后,也曾引起了很大的争议,甚至受到一些政府部门和涉及农药的大企业的压制、反对和封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生态环境保护运动的发展,《寂静的春天》一书现在已经被公认为是环境保护方面奠基性的经典著作。相比之下,我们会发现,《失窃的收成》在很多方面与《寂静的春天》一书颇有相似之处。《失窃的收成》一书中除了涉及公正和制度的现实问题之外,关于对转基因作物与生物多样性等问题的讨论,虽然就验证而言仍然需要时间,还不是马上就有定论,但作者的分析和预言却是言之有理的,绝非耸人听闻的杞人忧天。 虽然我们现在无法肯定地说《失窃的收成》一书将来一定会成为像《寂静的春天》那样的经典,但这种可能性也是存在的。而且,同样地,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认识的深化,这本现在表面上看起来相当激进著作,肯定会被人们逐步认识到其重要价值。
刘兵 2006年7月28日于清华大学荷清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