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如何防盗?

  如果仅从书名的正题上看,此书的书名是颇有吸引力的,如果加上副标题,即“跨国公司的全球农业掠夺”,就显得严肃得多了。如果从篇幅上看,也许可以说这是一本不厚的小书,但如果从思想和内容上看,它却又是一本沉重的书。

    一本薄薄的小书能够沉重,肯定有其坚实的基础,对于《失窃的收成》这本书来说,其基础,就是“第三世界生态女性主义”的背景。此书的作者席瓦,也正是第三世界生态女性主义最有代表性的重量级学者。

    就直接的内容来讲,此书讲述的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公司为了自身的利益,利用转基因技术,以“发展”的名义,对于像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在农业、经济体系、自然环境、文化传统等多方面的破坏。书中有理有据的分析,向人们揭示了我们常在正面意义上所谈论的全球化、发展、高新技术、现代化的另一面,而且是在我们国内大众传播中经常缺失了的那一面,因而其内容极有警示意义。

    直接、具体的内容固然重要,但在这些直接内容背后的东西也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因为如果没有那种理论的背景,人们看待问题的立场和视角就会大不一样。就此来说,我们看到,在席瓦的这本书中,明显地表现出了第三世界生态女性主义的一些特点,包括对于第三世界所面对的特殊的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问题关系的注重。需要注意的是,此书是国内不多的深刻反思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第三世界国家与那些跨国公司的复杂关系,并警示性地提醒人们注意第三世界国家在这样的发展道路上所面临的可能的陷阱与危机。如果从更理论性的角度来看,与生态女性主义和有关第三世界问题的立场相联系,此书对许多以应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手段来促进发展的方式进行了批判和反思。总之,可以肯定地讲,这是一部重要的对“全球化”背景下第三世界的“发展”问题的反思性著作。

    其实,在席瓦的不同著作中,全球化一直是一个被充分反思和批判的重要概念。从其个人经历来看,她是由从事当地的环境保护开始逐渐认识到全球化的危害的。相应地,她一直致力于立足印度的实践,在全球的层面上,多角度、全方位地探讨双方的关联,并将这种研究逐步扩大到民主与专制、和平与暴力等诸多方面。可以说,她对全球化的认识越深刻,对它的危害也就看得越清楚。因此,在她几乎所有的著述中,对全球化的演讲和批判都是一个一以贯之的重要主题。她用大量无可辩驳的事实揭露了全球化对民主政治、生态环境、传统文化、人民生计等的破坏,指出全球化只是正在扩展至整个地球各个领域的“新殖民主义化”过程。而这本专门讨论印度农业的书,只不过是将其审视的焦点更加会聚而已。

    与我们通常读到的书相比,这本书的观点和叙述似乎显得有点偏激,但这样的偏激却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因为那种四平八稳的学术讨论,恰恰不是席瓦特色的风格,而且,也正因为其偏激,才使其著作有一种特殊的冲击力和震撼力,才令人警醒。当然,说她偏激,也与国内大多数读者对其学说背景(即所谓第三世界生态女性主义)相对陌生有一定的关系。甚至于,国内对于这种思潮之前身的西方生态女性主义也是介绍甚少的。因而,在理论上,凭借这本更为务实的书而带来的对第三世界生态女性主义的某种了解,对于国内的读者,也可以说是另外一种重要的意义。

    当然,这本书讲的是印度的事,第三世界生态女性主义也不是诞生在中国的。但读这本书,了解第三世界生态女性主义的理论,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同样是发展中的(尽管也许是在迅速发展中的)国家,现实的借鉴意义却是十分明显的。其实,比较书中讲述的许多事实,在我们的身边也时常会见到相似的情形,只是我们也许还没有能够这样深刻地提前地有所认识而已。

    席瓦的书名用了一个很有深意的隐喻,即“失窃”。通过这本书,我们看到邻邦印度的农业和收成“失窃”了,那么,对于中国读者,读过这本书之后,也许更应该想想,看到来自别人的教训,我们自己又应该如何防盗?也许,在我们并非充分意识到的时候,失窃有可能也已经在我们这里发生了。难道非要等到被别人洗劫一空的时候才警醒吗?

    要知道,“亡羊补牢”,那可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教给我们的生存经验啊。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