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的元配夫人张幼仪》后记

    20世纪末,当我在写《骄傲的女神——林徽因传》的时候,就开始收集张幼仪的材料了。我想写徐志摩的三步曲:林徽因、张幼仪和陆小曼,每个人都写一部传,一定非常有意思。
    要写张幼仪传谈何容易,首先是资料的严重缺乏,然后是张家与徐家的各种矛盾,最后是作者如何公正、客观、历史地来评价传主。这3个可都是难题啊!如果这3个难题都能解决的话,那么这本书的质量就能保证。
    这本书的风格与我以前写的传记略有不同,适当地用了心理描写和环境的解释,还根据当时、当地的情景,设想了一些对话,我想读者能够接受的。
    2004年6月25日,我开始写这本书,但是刚写了一部分,就接到张乐平先生的大公子张融融的电话,称他父亲创作的“三毛”漫画明年是70岁,能否帮他写本关于张乐平漫画的书,我满口答应。因为我们从小就是看着“三毛”长大的,现在“三毛”要过大生日,我们理应为“他”祝贺。况且,张乐平先生是我敬重的长辈,手头再忙,也得写啊!等到写完《上海MEMORY——张乐平画笔下的三十年代》,已经到了2005年。于是我回过头来,再写张幼仪。
    在写张幼仪的过程中,得到许多人的帮助,其中还有着小故事,且听我慢慢道来。
    我先寻找张家的后代,听说张幼仪的四哥张公权有个儿子住在上海,叫张国魁,是政协委员,但是不知道他具体住在何处。于是我打电话给许洪新先生,他搞过地方志,对老上海的人物比较熟悉,问他准没错。果然,许先生托朋友到政协一问,就把张国魁的电话和地址都打听到了。
    一个冬日的早晨,我和韦泱一起去拜访张国魁先生。张先生生于1921年,现在已有八十多岁,细高个,眉清目秀,脑门很宽,一看,就是个大知识分子。走进门,只见桌上、地下都是书报杂志,放得很凌乱。原来他夫人已经去世多年,现在他一个人生活,子女都在国外,经常回来看他,有时他也去外国走走。
    张先生向我们介绍了他父亲以及他小时候的事,还拿出几张老照片等。以后,我如果碰到弄不明白的事,就常常打电话问他。张先生总是不厌其烦地回答我的问题。
    有一次,我听宋露霞说:张幼仪最小的妹妹张嘉蕊住在上海锦江饭店,已有九十多岁,但她什么人都不见,只有两个秘书陪着她。我立刻打电话给张先生,问起此事。他说他的姑姑是住在上海,而且已住了十年多了。我说,你下次去的时候,能不能带我一起去?他答应了,可惜到目前为止,他还没去,我也只能等着。 找了张家的人,还得找徐家的人啊! 有个时期,我几乎天天到上海图书馆去翻阅资料。在那儿我认识了徐志摩的家乡人虞坤林。2003年我翻到了几篇陆小曼的佚作,马上提供给他。虞坤林说,他有个朋友正在编陆小曼的文集,这对他很有帮助。不久,上海的报上即登了陆小曼的这3篇佚文,我一看作者是柴草,原来虞坤林的朋友就是柴草。虞坤林问我:是否认识徐志摩的堂侄子徐炎。我说我不认识。虞坤林就将徐炎的电话告诉了我,并说他会同徐炎打个招呼。就这样,我与徐炎先生联系上了。
    徐先生的本行是从事理工科的,不过近年来,写了不少关于徐志摩的文章,特别是电视剧《人间四月天》播出后,更是发表了多篇文章。
    徐先生很健谈,从他那玻璃镜片后,往往会透出智慧的光芒。他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提出的问题常常是咄咄逼人,他会问你:你为什么写张幼仪 ?你准备写她什么?你了解她吗?……有时,我被他问得张口结舌,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然后他会拿出自己的文章借给我看,很谦虚地要我提提意见。
    经过几次接触,我感到徐先生其实是个很率直,很真挚的大好人。有时,我写了篇文章,请他看看,他就会很认真地看,而且提出一些宝贵的意见。关于他与张家的不同意见,我把它们写入注释里去,不知徐先生看后会有什么意见?
    由徐炎先生,我又认识了他的弟弟徐淼先。这位徐先生,我是通过葛蕴芳女士与他联系上的。葛蕴芳女士,我们从小叫她小鸽子阿姨,是我父亲的朋友。徐先生住在范园,就是张幼仪当年住过的房子。徐先生在电话里给我讲了很多关于这所房屋的事情。
    陈胜吾女士是陈从周的女儿,住在美国。她与张幼仪很熟悉,知道张幼仪不少事,可是她难得到中国来。前几年,我的一本书《骄傲的女神——林徽因传》出版的时候,我曾送了她一本,通过一次电话,以后再也没有联络。我常常碰到她的好朋友惠芬,问起她最近有否来电话,每次总是说没有,我好失望。
    有一天晚上,我已经睡觉,忽然电话铃声大作,把我吵醒了。我问:“ 谁呀?”“我是陈胜吾呀!” 哇,我正想找她,她自己找上门来了,我好高兴啊。
    她说:“你找过我表哥了,是吗?”“你表哥是谁?”“徐炎呀!” 原来是徐先生告诉她的。陈胜吾在电话里说了好多对张幼仪和陆小曼的看法,我觉得都挺有道理的,还谈了些事情,有的我已写进我的书里了。

下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