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和他的元配夫人张幼仪(1)

    有一种女人是这样的,她不算漂亮,而且已离我们而去,但是人们并没有忘记她,因为她是这样的坚强、勇敢、宽容,自尊、自立、自强,并创造了美好的事业。也因为她曾经是名人的夫人,备受媒体和世人的关注。张幼仪就是这样的女人。如果她嫁给普通家庭的普通男人,也许她是个好妻子、好母亲、好媳妇,相夫教子,侍奉公婆,做个人人称赞的贤妻良母,与丈夫白头偕老。可是上天把她嫁给了名人,一个浪漫的诗人——徐志摩。本文选自《徐志摩的元配夫人张幼仪——在现代与传统中挣扎的女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版)。

    哥哥为妹选父

    1900年12月29日寅时,在上海宝山县城的张家,生了个女孩子。她就是张幼仪。张幼仪在张家的女孩子里排行老二,她母亲想先将大女儿嫁出去后,再考虑老二的婚事。在农村,要嫁女,先得找算命婆。可惜的是,算命婆说:大女儿必须在25岁以后才能出嫁。于是,母亲就忙着为二女儿找婆家。这个光荣任务落在四哥张公权的身上了。

    当时,张公权任浙江都督府秘书。当秘书时,有个任务就是视察当地的一些学校。有一天,他到杭州府中(现在的杭州第一中学)视察时,校长拿来好多学生的作文。这些作文都是模仿梁启超的文章风格。梁启超与张幼仪的二哥张君劢是朋友,是当时非常有名的学者。梁启超的文章属于那种优雅的文言文与白话文夹杂在一起的风格,不好学。可是张公权看到一篇题为《论小说与社会之关系》的作文,将梁启超的风格模仿得惟妙惟肖,把个张公权乐得像什么似的。他又仔细地看了这位学生的字,感觉到他一定学过书法,字写得有“骨”有“气”,在一笔一画之中,无不透出字的自然神韵。

    张公权是越看越喜欢,从学校出来后,就四处打听这个学生的情况。原来这个学生叫徐志摩。

    在张公权的眼里,只要看男方的教育程度、家庭背景,其他的都不在话下,如男方的高矮怎样?脾气如何?家里佣人多少?

    不久,张公权就以自己的名字给徐家写了封信。信中说到愿意将二妹许配给徐志摩,不知徐家是否同意?

    徐家是江南一带有名的富商,家里开办有电灯厂、蚕丝厂、布厂、徐裕丰酱园、裕通钱庄等。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是当地商会会长。

    徐申如收到信后,一看信的署名是张公权,心里就一阵高兴。因为他知道张家的几个兄弟将来肯定大有出息,特别是张君劢和张公权。

    张幼仪生于1900年,属鼠,可是算命婆认为徐志摩属猴,与鼠不相配,如果张幼仪属狗就好了。母亲也不知道哪来的勇气,敢与命运抗争,将女儿的生年改为1898年,属狗。然后,算命婆就宣布张幼仪与徐志摩是天作一对。并将消息传到徐家,但是没有把改生年的事告诉徐家。大约过了一周,徐家送了对鸳鸯绣品给张家,徐张两家的婚姻就算正式定下来了。

    在这期间,徐家给张家送去一个银质的盒子,里边装着徐志摩的照片。只见徐志摩戴着一副金丝边眼镜,下巴尖尖的,张幼仪看了,似乎没什么感觉。家里人问她:这个人怎么样?张幼仪想到了母亲的苦心,想到了四哥的慈爱,自己有什么理由不嫁给四哥相中的男人呢?!张幼仪只能回答:“我没意见。”

    他不愿意结婚

    1915年,当徐志摩从中学毕业后,提出想考北京大学预科时,徐申如就一口同意了。

    在北京大学预科正式上课之前,徐志摩给自己制订了作息表,除此之外,他就泡在学校的图书馆里,要不,就借了一大堆书拿回来看。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用功着。可是父亲的电报,打乱了徐志摩平静的校园生活。这是一封催徐志摩回家结婚的电报。

    徐志摩拿着电报看了又看,内心充满了惆怅。他想:我的学业才刚刚开始,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难道我才开步走,就要我停下向后转吗?不,我不要结婚!我要读书,我要读书!

    徐志摩想想自己将与一位不相识的女人结婚,暗自难过,可这是父母之命,可以违背吗?这一夜,徐志摩失眠了,翻来覆去睡不着,直到天快亮时,才迷迷糊糊地睡了一会儿。

    徐志摩终于遵父之命,回到了家乡。徐申如看见徐志摩一脸的不高兴,知道他目前还不想结婚,就与他谈话。告诉他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并对他说,结婚同徐家家族事业的发展关系密切,要识大体、顾大局。最后,父亲搬出了自己的老母亲来劝说徐志摩。还能再推辞吗?终于,徐志摩同意结婚了。

    张家的嫁妆得用船来装

    婚期定在1915年的阴历十月,阳历12月,因此,当9月份张幼仪从学校回到家,离这大喜的日子只有两个月左右的时间了。张家上上下下都忙着为张幼仪办嫁妆呢。

    张家派六哥到欧洲去购置家具,有沙发、两只扶手椅、无靠背的长椅、立式的玻璃柜和有许多抽屉的书桌,还采购了一些麻织品,如桌布和衣服等,这些是当时上海滩上与洋人打交道的家庭必备的东西。

下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