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卡奴”现象一度成为热门话题,因为卡债高筑,有些人甚至流落街头。而在上海,不少年轻人也十分热衷于刷卡消费,殊不知,他们中的一些人正在不知不觉之中成为“卡奴”。
在我们身边,如今有人因为过度刷卡而入不敷出,有人因为无力还债而被银行告上法庭,还有人尚未走出大学校门就负债累累……时尚带来的虚荣心,提前消费产生的快感,以及金融机构滥发信用卡的“圈地”运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日益壮大的“卡奴”族群。
一卡在手,什么都有。
曾几何时,我们还在为看上一件心爱的商品但囊中羞涩无力购买而郁闷,如今,这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因为手里有卡,心中不慌。“穷人”和“富人”之间的界限被模糊了--至少在表面上是这样。
人们青睐信用卡,不但因为其在消费时比现金更加方便,更因为其带来了可以提前消费--透支这一最大诱惑。在这种诱惑下,我们正进入一场狂热的透支消费大潮中,而由此引发的还贷危机,被暂时的快感和表面的美丽浮华掩盖了。
然而,当这种“提前型”消费,遇上日益庞大的“月光族”队伍,以及满眼皆是的“负翁”们,必将带来一个新的族群--“卡奴”。
支付罚息为银行“打工” 有人形象地将“卡奴”解释为信用卡的奴隶。顾名思义,它指的是那些拥有信用卡的客户在不合理的透支下打乱了自己的信用状况,为偿还信用卡本金和不断产生的高额利息而出现生活危机的人。
“卡奴”就在我们的身边,张然就是其中的一位。
张然,26岁,从事媒体工作,目前单身,是个很会享受生活而且喜欢玩的女孩。她的日子经常过得非常光鲜,拥有多张信用卡,穿名牌衣服,用名牌化妆品,出入一些高档娱乐场所。然而每个月的26日一临近,她的心就要砰砰跳,又害怕又无奈,因为这一天是她的信用卡还款的最后截止日。“这个月又有3000多元信用卡欠款要还,唉……”每月拿到刚发到手的4000多元工资,张然一点也兴奋不起来,她都会皱着眉头盘算这有限的4000元该如何分配,这个月才能躲过财务危机。
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虽然收入一般,但是名牌衣服、高档化妆品、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高档家具一样不少,这些都极大地满足了她的虚荣心。“刷卡时神采飞扬,还账时灰头土脸。”张然如此自我解嘲道。
张然的钱包里塞满了各式各样的银行卡,其中光是信用卡就有6张。张然的这些信用卡都有不同的用途,有专门用来日常消费的,有出去旅游消费用的,有用来购买类似笔记本电脑等“大件”的,还有用来分期付款买家具的,等等。
“我觉得在上海这个大都市里,没有信用卡你根本就不能算一个真正的都市人!”张然这样认为,“信用卡的好处很多,携带方便啦,不像纸币那样一叠塞在钱包里鼓鼓的,小偷一眼就盯上你了。风险小了很多。信用卡丢了你还可以及时挂失,但钱丢了你只好认倒霉了,根本追不回来。”张然历数着信用卡的好处,“用起来简单,方便,结账时刷一下卡签个名就行了。还可以分期购买大件物品,让你提前享受……”
起初使用信用卡时,张然体会到的是一种刷卡的快感与消费的满足。但最近,信用卡带来的还款压力已经让她透不过气来。“我现在简直就是在为信用卡打工。”张然郁闷地说。
工作4年,张然至今只有4000元的存款,这让她常常没有财务安全感。她每个月要收到6家银行寄来的信用卡对账单,总还款额每月不低于3000元。而一个月4000多元收入除了还信用卡账单之外,还要应付房租、水电费、交通费用等,这让她时常感到捉襟见肘。
因为每月工资剩余部分逐渐不能全额偿还信用卡账单了,于是,张然自然而然地用上了信用卡的“循环信用”。其结果就是,她每月需要支付的利息就要50多元,有时候超过100元。
对她来讲,信用卡导致的这些债务就像是一座无形的大山,压得她快要撑不住了。每次与朋友聊天,她都大诉使用信用卡之苦和自己目前的窘迫处境。张然告诉记者,做“卡奴”是要付出沉重代价的。她决定把这最后一期的欠款还上以后,就去银行注销5张信用卡,仅留1张贴身备用。
被银行追卡债而当被告 和张然一样,张旦拥有一份光鲜的职业--某著名IT公司的系统工程师,每个月拿着不低的工资--税后近5000元。在众人的眼中,张旦是一个典型的白领,可以过上令人羡慕的生活。然而,他的生活却因为小小的信用卡而抹上了一个难看的信用污点,因为拖欠卡债未还而成为被告。
张旦的收入虽然不低,但是依然挡不住他“不自觉”的刷卡记录。张旦在2002年的时候,就申请了第一张信用卡,开始了他的“卡民”生涯。只是发展到最后,他变成了一个“卡奴”。
据记者所知,他身上至少有3张信用卡,但自去年以来所在企业效益的下滑,以及家中遭遇一些变故之后,使这位向来花钱如流水的“阔少”成了个吝啬的“葛朗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