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书展也为普通读者和市民提供了一展风采的良机。“我行我秀”个人签售活动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吸引了近四十位家有“藏书”的作者。前来报名的有教授、摄影师、书法家、中学老师、企业领导,也有军人、律师等,他们带着自己的作品在书展搭建的“我行我秀”签售会上亮相,过了一把明星瘾。
“书市聚珍,艺海竞秀”古籍及近现代作家作品、原稿、信札、书画拍卖会8月6日在上海展览中心友谊会堂举行。本次拍卖共有310件拍品与爱书者见面。其中有作家信札30件左右,稿本手稿10余件,作家书画墨迹数十件。成交率为71%,交易金额95万元。
为烘托书展浓郁的文化氛围,本届书展特别设置了鲁迅巴金展,展示两位文学巨匠的生平、作品等,给读者带来精神和审美的愉悦,也成为本届书展的一大文化亮点。
(三)品牌性
综观全国同类出版物会展,上海书展起步虽晚,今年才是第三届,但从会展业的角度看,它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扩大,并带动周边相关产业(交通、餐饮、住宿等)联动,品牌效应已经初步形成。
为打造会展品牌,2006上海书展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为读者提供更加细致、到位的服务。本届书展除了加强原有的展会指南、书目检索、医疗站、广播站、投诉站、法律咨询等服务功能外,还增设了志愿者服务点,随时为读者提供导购、咨询等服务。此外,在展位紧张的情况下,上海书展还是辟出12个休闲区域,引入肯德基、康师傅、可的便利等饮食供应商为读者提供食物及水,让读者尽情徜徉书展而无后顾之忧。零售区域全场普及银行POS机和手推车服务,在销售服务上再上一个新台阶。
本届书展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品牌影响不断扩大。海内外100多家媒体、200多名记者前来采访报道上海书展。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出版报、中华读书报、江苏卫视、浙江卫视、新华日报、浙江日报、扬子晚报、南京晨报、钱江晚报、新京报、深圳商报、南方都市报、大连日报等中央和外省市媒体都对上海书展进行了报道。本地SMG电视新闻中心、广播新闻中心,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新闻晨报、新闻晚报、新闻午报、青年报等30余家媒体均以头版、专版等多种形式,图文并茂地报道了书展盛况。香港大公报、香港文汇报、日本经济新闻社、新加坡联合早报、凤凰卫视、台湾中天电视等境外媒体也对上海书展作了报道。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搜狐网、滕讯、东方网、上海热线等20余家新闻网站、兄弟省市区重点新闻网站对上海书展进行了全程报道。网上2006上海书展相关信息近20万条,有力地扩大了上海书展的社会影响。
相约上海书展,成了申城百姓津津乐道的话题和风景。逛书展,沐书香,参与各种文化活动,很多读者扶老携幼,全家出动,像过节一样热闹。上海书展正在成为一张城市的文化名片,对于激活出版与阅读的巨大潜能,对于提升市民的文化素质,对于体现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和文化魅力将发挥重要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