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银元宝市场的发展趋势看,价格的快速上扬已促使了集藏热和投资热的出现,也造成了不少乏人问津的银元宝价格飞涨,如明朝长沙县十年桂禄银五十两知县杨观吉差提张文智银锭的市价,即在一年中由4000元暴涨到19800元; 光绪七年造的四川嘉定厘局茹匠吴国泰十两银锭也在一年中价格翻番,市场价已从2000元走高到4070元,清朝新疆省银行造汉维双文五十两银锭因较为罕见,成交价更是从4000飞升至18700元。
元宝在近年来拍卖市场的表现就更加抢眼,刚刚于6月5日结束的中国嘉德推出的“马定祥钱币专场”拍卖会上,一件极少见的上品清代顺天兵饷会源足银三两方锭(重109克),以3.08万元成交,比6000元的底价高出了4倍,成为整场拍卖中的亮点。同样的,由中国嘉德在2002年拍出的清代云南排房五两银锭的价格为700元,但4年后同样份量的清代云南万顺课银五两银锭却已高达7920元。金锭存世量少,其表现就更加了得,在2006年6月4日由中国嘉德拍卖的一件极珍罕的元代王开权铺五两金锭(重185.4克),拍卖前的估价是4万元,但最后的成交价高攀到15.4万元,让不少老道的投资客也大跌眼镜,而另一件清末民初兰州永庆丰上上足赤五两金锭(重151克),也从2.5万元拍至5.8万元易手,加上买家10%的佣金,成交价为6.38万元。
由此可见,金银元宝的市场热潮已逐步显现,尽管不少品种的价格在近两年中出现了翻番走势,都是因为这些年来艺术品市场的红火和国际金银价格的飙升。可以这么认为,元宝的投资价值尚未被真正挖掘,其潜力依然巨大,后市的扬升空间仍然非常的宽广。
辨别真伪有技巧
鉴于银元宝近年来在市场上的收藏风潮渐起,价格也出现了较大的上扬,因此收藏和投资银元宝的主要功夫应该放在辨伪上。
银元宝作假在民国初年就已出现,主要手法是降低银的成色和重量,目前这类偷工减料的银元宝并不视作假货,而仅仅是一种降低质量的“赝品”。不过,现在银元宝的造假就不同了,针对的主要是收藏者,可以说一些作假的方式已呈不择手段状态。目前所发现的造假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李代桃僵,用铅锡等金属冒充银元宝,因铅锡会在表面呈现青黑色,因此这类作假手法比较容易辨认。
第二种是外强中干,浇铸假货时,将铜块凝固在银锭内部,外表鎏银,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不过因比重不同,这类假银锭的体积大而轻,掂重时的手感明显不同,可将同规格的银锭掂重对比,即可使之原形毕露。
第三种是包藏祸心,即用灌铅方法,在真的银元宝底部挖个小洞,取出内部银子后灌入铅,再以焊封住洞口。鉴别方法: 只要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底部焊封的洞口会留有封焊痕迹。
第四种是以新充旧,造假者用新白银铸成老的银元宝,图谋老货的高价。鉴别方法: 这种假的老银锭,在包浆、蜂窝、铸文款识等方面,都无法逼真展现当时元宝的风韵,只要略有收藏常识的人,即可辨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