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期,正是美国经济迅猛发展时期,也是富豪大量产生的时期。根据粗略统计,1880年,美国的百万富豪不到100人,而到1916年,这一数字已经突飞猛进到4万人。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激化。卡内基看到并且承认,美国当时的最大问题就是财富分配的问题,但他认为,贫富悬殊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结果,问题的关键在于富人如何处理自己的财产。在他看来,富人的财富只是被“临时托管”,最终要归还给社会。当时的经济巨头老洛克菲勒也持有同样的观点:“我受上帝的信任托管他人的财富。”同样的话,在100年后被比尔·盖茨重复:“我将把全部财富用于捐赠,而不是留给自己的3个孩子……我只是这笔财富的看管人,我需要找到最好的使用方式。”
比尔·盖茨、巴菲特、卡内基等人,尽管拥有富可敌国的财富,个人生活却相对简单,甚至“穷酸”。在他们看来,聚敛财富的过程,是实现个人价值、使社会财富增值的过程,而不是为了个人私欲的拥有和传之后代子孙。甚至是出于“保护”后人的考虑,促使他们将自己的大部分财产捐赠给社会,仅给子女留下适当的份额(比尔·盖茨决定给每个孩子留下2000万美元以供他们创业)。老洛克菲勒的好友和顾问弗雷德里克·盖茨曾经告诫老洛克菲勒,如果不在生前以高于聚财的速度散财,他的庞大财产将产生雪崩,祸及子孙。1892年,老洛克菲勒捐资创办芝加哥大学,1913年设立洛克菲勒基金会。
慈善捐款怎么花? 美国的慈善基金会所赞助的项目,涵盖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关注的问题,则随着时代的变化而略有变化。
洛克菲勒基金会的早期,主要用于公共医疗卫生领域,1913年设立国际卫生部,自创设之日起就在世界62个国家进行防治钩虫病、疟疾、伤寒等流行病的工作。1940年,它成功缓解了全世界流行的伤寒。同时,它还重点赞助医学研究和教育事业,科研成果不计其数,青霉素的发明得益于它的支持,洛克菲勒医学院在成立之初的几年时间内,就在流行性脑膜炎、小儿麻痹、黄热病和梅毒的研究方面取得突破进展。洛克菲勒基金会和卡内基基金会联合资助的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代表着美国最高的医学教育水平,并将这一模式推广到世界10多个国家。1948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成立,逐渐接管了洛克菲勒基金会的全球工作。致力于全球的医疗卫生事业,是美国慈善基金会的一个传统,如今的盖茨基金会,其主要方向之一就是对艾滋病的研究和防治。
盖茨基金会的另一大方向,则是教育事业,这也是美国慈善基金会的传统捐助项目。除了捐资兴办大学、研究所之外,主要资金大多集中在弱势群体的教育上,比如洛克菲勒基金会和卡内基金会联合成立的“联合黑人高校基金”,项目持续30年,几乎所有南方黑人高校的校长都出自该学校;卡内基基金会在黑人社区设立实验中学,专门收容失学少年;洛克菲勒基金会的“教育总会”早在1912年(该慈善机构成立于1903年,后归入洛克菲勒基金会)就拨专款改善美国黑人学校,鼓励建立黑人中学。而卡内基基金会的教育项目则更为广泛,1925年开始针对弱势群体的成人教育项目,1930年开始针对大学本科课程改革的资助(一直持续到现在),1986年开始赞助青少年教育和学前教育的研究和改革。
除了这些相对普通的项目之外,慈善基金会还从事着出于“全人类福祉”的特殊赞助项目,比如卡内基基金会在“避免核战争、防止核扩散”领域的研究和工作。1994年,该基金会的“国际安全”项目改名为“防止致命冲突”,着力于种族、民族和宗教冲突的研究和防止。设立于1910年的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则是世界上第一个致力于“加速消灭国际战争”、促进国际和解的慈善机构,该机构捐赠了如今的海牙国际法院,创办了海牙国际法学院。洛克菲勒基金会则长期致力于农业改良项目,20世纪60年代帮助墨西哥进行玉米和小麦改良,资助印度“绿色革命”,设立世界稻米研究所,该所在全世界建有16个国际农业中心。福特基金会则长期资助美国的人权保护活动和研究:1953年,在麦卡锡主义猖獗之时捐资1500万美元用于维护公民自由权;上世纪60年代中期,建立“社区改革中心”,以提高“穷人决定自己命运的呼声”。仅2000年,福特基金会给“和平与社会正义”的拨款就达8000万美元,赞助项目包括少数族群的权利、难民和移民权利、妇女权利等各方面。
它们在中国干了什么? 除了对美国的慈善基金会的全面介绍,《财富的归宿》最有特色的一章是“与中国的关系”,叙述了洛克菲勒基金会、福特基金会等机构在中国从事的项目。尤其是他们在20世纪上半期的活动,不为中国民众所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