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的钱该往哪里去?

    关心全球医疗卫生事业的老洛克菲勒,早在1909年——洛克菲勒基金会尚未成立,就向中国派出了一个小组,考察中国在医疗卫生方面的需要,五年之后又派出了两个考察组,随后决定成立中华医学基金会,开展以公共医疗卫生为核心的在华工作。1921年落成的协和医院,历时四年建造,集教学、临床和科研为一体,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医院之一,很快成为亚洲医学的最高标准。该基金会在以后的10年时间里,以协和医院为中心,建立了中国最早、最完整的公共医疗卫生系统,覆盖整个北京。1946年,抗日战争结束不久,洛克菲勒基金会就拨款1000万美元,用于协和医院的重建和招生工作。 

    中国20世纪早期的科学研究,更是得益于洛克菲勒基金会。该基金会的赞助项目几乎涵盖了所有学科,并且在中国开创了遗传学、社会学等学科,还有一些具体项目比如建立燕京大学医学预科、资助周口店北京猿人的挖掘。20世纪30年代,洛克菲勒基金会为了提高中国农村的经济水平,赞助晏阳初发起的“乡村建设计划”,资助中国大学里的农业系科,比如南京大学农业经济系、中央大学畜牧兽医系。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洛克菲勒基金会重新在中国开展工作,关注的重点依旧集中在农业、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上,比如帮助中国研制避孕药。 

    遗憾的是,对基金会在中国的工作,《财富的归宿》的介绍失之简略,因为它毕竟是一本简介类型的书,不是专门的历史研究。同样,该书对美国基金会的运作方式也没有太多深入,而是把笔墨集中在分类和简介。这并不能减少该书对中国的意义所在。在中国,慈善捐款事业刚刚起步,关于富豪身份的讨论甚嚣尘上,甚至有人创作出了一个“仇富”的词语。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民众的“仇富”与否,而在于富豪财产的“正义性”。美国哲学家、罗尔斯的同事诺齐克曾经阐述过财富“正义”的原则,其中两条为:获得的正义,着眼于财富获取的过程;另一条是转移的正义,着眼于财富的流动。美国早期的慈善家,比如卡内基、老洛克菲勒,都有着“强盗贵族”、“吸血鬼”的称号,财富获得的过程备受质疑,他们转移财富的方式却成为典范。无论是比尔·盖茨还是巴菲特,其从事慈善事业的理念和操作模式,依旧继承自卡内基们。

第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