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货可居”,曾经是古玩、邮票等的专利。如今,旧书继之而起,成为又一种“待价而沽”的“奇货”。殷小定认为,随着众多图书进入拍卖领域,民间收藏力量崛起,人们不再轻易出售旧书,也会让旧书市场货源进一步枯竭。
旧书的划分以1911年为界限。民国以前的古旧书通常称为“线装书”,1911年~1949年之间的民国版本称为“旧平装书”。荀道勇直言不讳地说,古旧书业中的线装书和珍贵旧平装书是一个容易产生暴利的行业,只要悟性好,能抓住一两次机会,或许有可能“一夜致富”。因此,旧书店的很多生意都是在圈内人之间倒来倒去,看中的是书的市场潜力,“真正需要书的读者不多”。
古旧书店,曾经因为留下众多文人的身影而变得特别诱人。在这些故事中,不乏旧书店为文人的研究提供灵感、帮助的事情。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子善在从事张爱玲研究时,曾因在旧书店“淘”来的《传奇》初版本、《不了情》、《太太万岁》、《倾城之恋》影剧说明书而丰富了第一手资料。如今,高昂的价格已经使旧书逐渐远离需要它的人。
资料链接
旧书的定价 古月书店的胡愚对记者说,旧书价格的参考体系是新书,按新书价给书定价。如果一本书不太常见,按照它内容的好坏、参考价值的高低,以假定这本书出版新书来定价格。如果它是一本很好的书,定价可能会高出新书价50%。一般的书,对于读者来说并非必需的,价格约为新书价的六七折。
如果是很常见的书,定价一般不贵,是新书的3到4折。
上海图书公司殷小定说,书店会根据印书量定收购价格,当然随着间隔时间的长短做出调整。一般来说,第一次发行量在1万、2万册的,收入价格在1折半到2折,卖出价格是4折到5折。其中利润比较高,是由于旧书店承担风险。成套的新古籍,如果印数在5000到10000册,收入的价格一般是4折到5折,以8折卖出。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平装书和民国时期的书,价格都会超过原价,视品质而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