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丑闻何时了

很显然,丑闻的暴露对银行的上市进程造成影响,不管是以前发生还是现在发生的。如果银行业本身不对这些丑闻暴露出的问题引起足够重视的话,那将更可怕。

    就在政府加大对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之际,中国银行北京分行日前曝出了一起6亿多元的房产骗贷案,让人们的目光再度聚焦于正在进行股改上市准备的国有商业银行。

    一个名为“森豪公寓”的项目,不断地以员工名义,用虚构房屋买卖合同、提供虚假收入证明等手段反复套取按揭贷款,骗取中国银行的巨额贷款累计达6.45亿元,并将按揭得到的资金转移至外地,如今该项目已成了烂尾工程。

    一个房地产项目能从一家银行套取这么多贷款,居然没有被发现破绽,着实令人吃惊。而中国银行相关负责人对这样重大的案件,却显示出与己无关高高在上的姿态。该负责人回答媒体的询问时表示,此案已与中行无关。“森豪公寓”骗贷案已是几年前的陈案,由此产生的坏账也早已交由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处理。所以此事对中国银行的财务状况以及目前正在进行的股改上市进程不会产生影响。

    而建设银行在“张恩照事件”之后,也对公众表示,“张恩照是个人原因辞职,不会对股改上市产生影响。”

    真的没有影响吗?银行的说法令人感觉很轻飘飘。一个是巨额贷款被骗,一个是最高管理者突然去职,说到底是银行的制度存在严重问题,怎么会与银行的股改和上市无关呢?

    “张恩照事件”发生后,美国《华尔街日报》撰文评论说,这个可能涉及中国国有银行最高层腐败的烙印,将使这家国有银行及中国政府遭受更大损失,对建行今年进军国际资本市场的计划造成冲击。

    中国银行在今年初还曾有黑龙江分行河松支行行长高山携巨款失踪案,人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又会爆出什么惊天大案。这确实让人担心。

    在近几年的房地产热中,银行大量发放贷款起到很强的支撑作用,别看现在房产贷款都是优质业务,但由于房地产贷款周期是属于长期贷款,考察是否优良贷款的时间一般为8~10年,现在才过去两三年,就枉下结论为时还嫌早。

    在这轮房地产热中,国有商业银行究竟发生了多少违规贷款,还是值得忧虑的。因为在房地产价格不断上涨中,违规贷款不会马上暴露,其风险还不会显现,一旦房价出现拐点,房贷风险就会暴露无遗。相信到那个时候,银行的丑闻会更多,银行的财报上不良资产数额也会急剧膨胀。业内人士就坦言,假按揭普遍存在,而且在房地产业早就不是秘密,此次中行案件只不过是冰山一角。

    所以说,银行对任何问题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直面现实,汲取教训,不断加快体制改革。否则的话,即使勉强上市,也得不到投资者的信任。因为“对中国国有银行这样一个封闭的经济体系,局外人最担心的是其不可预测性,因为他们无法了解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或者可能会发生什么?他们能得到的信息一般都是片面的,甚至可能是错误的,很难作为投资参考的依据”。

    很显然,丑闻的暴露对银行的上市进程造成影响,不管是以前发生还是现在发生的。如果银行业本身不对这些丑闻暴露出的问题引起足够重视的话,那将是更可怕的。

    国有银行形成的窟窿最终是用全民的资金来买单,所以不能再让这种情况继续下去了,要尽快进行有效率的体制改革,不能老是靠注资输血来挽救银行。

    不过,从某种角度看,银行丑闻的不断暴露也是好事,有利于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也就是说,如果再不改变现在的银行内控机制落后、缺乏有效监督的局面,面对即将到来的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只能更显被动。

    好在监管当局对努力遏制银行业案件爆发的势头表示出很强的决心。银监会近期在全国银行业开展了案件专项治理工作,同时还将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防范案件发生的长效机制,建立问责制,加大对案件的责任追究。当然,从根本上遏制银行业案件高发的势头,还是要以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消除滋生金融腐败的土壤和环境。

    这多少让人看到一点希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