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目前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团体承诺”,我以为通过这种方式对开发商进行诚信教育是可行的,但真正要把这些承诺落到实处却还需要监督和制度的保证。
我有一位友人,在一所大学里教书育人,混得一般,但对于某些时事却总喜欢愤愤然而不吐不快。3月15日,一个有点特别的日子,见到他时他刚买了一张名为《太平盛世》的CD,令人颇为惊诧。闲聊中谈起了时下的大学生,他说: “现在有些大学生似乎不太讲诚信,申请了助学贷款毕业时一走了之,钱不还甚至连文凭也不要了。”他还就此侃了一段“旧闻”,说是两年前河南的一所大学在发放第一笔无担保助学贷款时,曾要求300余名受助学子进行了集体宣誓,据称,此举是为了谋求受助大学生“集体诚信的最大可信度”。
“旧闻”总归是过去的事了,但在近期的房地产市场倒是新闻不断,有个焦点是关于房产商的诚信的。不诚信的开发商固然早已有之,撇开那些房屋质量等问题不说,时下居然出现了假签合同拉抬房价的行为,然后又爆出了房产商集体诚信承诺的热点。日前,有125家获得上海市房地产开发诚信企业标志牌的本市房地产开发企业作出保证,将认真履行对社会做出的“八项承诺”。300余家开发商聚集在一起举行了相关仪式见证了这一场面。同时,12家上海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代表也向全市房地产企业发出倡议: 做诚信企业,签诚信合同,保证履行诚信承诺活动要求的“八项承诺”。而这“八项承诺”的主要内容包括: 保证商品房销售手续合法; 保证商品房质量合格; 保证商品房广告真实合法等。这个“团体承诺”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大家也渴望着市场状况有好的改变。
对于大学生“集体宣誓”一事,当时还是议论颇多的,有观点这样认为:“动用‘集体宣誓’这样的形式来保证受助大学生的信誉,其根基就是十分脆弱的,因为所谓的‘集体’和‘集体信誉’根本无从谈起。在目前的大学校园里,虽然学生一般都有自己固定的班级,但平时在一起相处的时间并不多,这样的集体可以说是松散的,仅仅在一起宣誓的‘集体’对大学生而言又有多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呢? 再者,宣誓的目的在于通过积极的口号激发宣誓者内心的责任意识,但如果企图通过这样的形式来保证大学生信誉,想法未免简单了些,缺少制度上的监督与保障,难免不会出现逃避还贷事件的发生。仅仅指望着大学生内在的‘自律’和道德的提醒是靠不住的,这种‘集体宣誓’容易给人一种‘作秀’的嫌疑。”
别人的论调暂且不论,对于目前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团体承诺”,我以为通过这种方式对开发商进行诚信教育是可行的,但真正要把这些承诺落到实处却还需要监督和制度的保证。有了承诺是否违反必须受到监督,而广大购房者应该成为监督者的主体。监督的实现有很多条件,包括信息的获得、渠道的畅通、效果的达到等。而从房地产市场的角度来说,关键是要做到信息的透明,并且应该让更多的购房者参与到监督中来,在此基础上让他们的意见得到充分的反映。当然制度的保证是最为根本的,简单地说此前一些楼盘因违规交易而遭到“封盘”之后,“网上房地产”新建楼盘撤销率连续几天保持为零,究其原因,“个人5年内不得从事相关房地产业工作”的处罚措施无疑在此产生了较大的威慑作用。换句话说,制度的规范作用远比口头的承诺强得多。
分手时友人打趣说,之所以买这张名为“太平盛世”的CD,只是因为其标题较为符合他现在的心态。的确,“太平盛世”无论如何是我们每一个人所向往的,在当前的楼市中,这也同时代表了大多数购房者的意愿。但要实现这一“伊甸园”式的状况,可能开发商的“团体承诺”还只是一个起点,更重要的是我们社会中的方方面面要积极行动起来,让监督变得更为有效,让制度变得更加坚实,这一点恐怕比再多的“承诺”都更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