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打造品牌之秘

二战后的日本一无所有,美国人爱德华·戴明带来了质量管理。20年后,日本企业凭借制造与质量管理优势横扫全球,对美国企业形成压顶之势,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提出“日本能,为何我们不能”的天问,成为整个20世纪80年代美国业界思考的主题。又20年过去,风水轮换,美国企业在全球一枝独秀,重回主导地位,日本企业却在新商业中走向势微。

    尽管美国也在国内普遍推进质量管理,并有摩托罗拉、通用电气等企业相继推出领先的六西格玛管理战略,但美国后发制人的武器并不是更好的产品制造。《商业周刊》揭示了美国企业重新崛起的奥秘──2001年起连续四年的全球百强品牌排名中,美国每年独占六成左右,日本却只有六七个而已,是品牌使美国企业在全球化竞争中赢得了市场和溢价优势,成为新商业时期创造财富最有力的武器和工具。美国越过日本所擅长的产品经营,把握住了“品牌”这个利器而扭转乾坤。

    在这次世纪大逆转中,有两个人的商业思想起到了关键性作用,那就是杰克·特劳特和阿尔·里斯。时值日本逐渐崛起的1970年前后,特劳特和里斯开启了向美国企业界传播定位理论的历程,倡导“产品在工厂制造,品牌在心智中制造,‘定位'使产品成为品牌” 。他们曾为濒临破产的莲花软件公司重新定位,让莲花品牌重获新生并大放异彩,使IBM为此付出了35亿美元的收购高价。他们协助西南航空定位,使企业在资产规模远弱于三大航空公司的情况下,居然成为最具价值品牌,品牌强势令公司在“9·11”事件后的行业低谷中保持惟一盈利,企业连年获评“美国最值得尊敬的公司”。通过特劳特、里斯多年的倡导与身体力行,以及品牌案例的不断涌现和示范性,定位论逐渐风行美国并得到广泛应用,最终被公认为“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特劳特和里斯受到摩根士丹利推崇,《美国投资研究》专文推荐定位战略思想,称他们为“最受欣赏的商业战略家”,评价高于迈克尔·阿尔里斯波特。

    关于定位与品牌,里斯和特劳特已出版了近20本专著,要说他们就定位如何使产品成为品牌还谈得不够具体的话,那么里斯最新的《品牌之源》就是专门为此而写。本书核心阐述了商业中的分化规律,指出商品(包括服务)品类总是在不断分化增多,成为创建新品牌的机会,每一个品牌都从老品类中分化出去,并不断进化而得以成长。著作从人类商品的繁衍视向,演绎品类分化与品牌定位之道,详析“融合”观念对商业的危害,给企业带来全新视野。书中列举诸多行业的演变历史,细数纷繁的品类诞生来源,给出大量的品牌创建案例,可谓窥尽品牌打造之道。

    所述的一切不仅适用于美国及西方,对新兴市场的中国尤有切实意义,分化规律正在推动中国各行各业的蓬勃发展。举例而言,十多年前国人的“饮料”概念只停留在汽水品类,现在有了瓶装水、茶饮料、果汁等等,果汁品类又分化出100%果汁(汇源)、低浓度果汁(鲜橙多)、儿童低浓度果汁(酷儿)、加汽低浓度果汁(爆果汽)、混合果汁(农夫果园)、果蔬汁(牵手)、椰汁(椰树)众多品类。大众关心的家电产品,以前是彩电、洗衣机、空调、冰箱几大件,现在彩电有显像管、等离子、液晶、背投之分,洗衣机有波轮、滚筒、搅拌等品类,还有个人洗衣机、儿童洗衣机、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等等。中国商业的发展进程,也是品类不断分化的过程。

    在高科技行业,由于急速发展,分化表现得更是明显。十年前中国只有极少部分人使用个人电脑,现在个人电脑分成商用、家用,还有设计、游戏等特殊用途,形态上有台式机、笔记本、掌上电脑,笔记本又开始出现高性能和便携式两种迹象。互联网行业,则有诸多公司依赖分化创富。新浪创建了中文门户网站,163.net从其中分化出邮箱,百度分化出搜索引擎,华夏旅游分化出旅游门户,金融界分化出财经频道,都取得了实际的商业成功。

下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