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家进出口企业的老板,或者是出口部门的负责人,当你有一天,忽然收到一封来自国外反倾销调查机构的调查通知或调查问卷,那么很不幸,你的麻烦可能就此开始了。 你的企业很有可能已经受到对方国家相关厂商所进行的反倾销指控,调查函,就是对方国家进行反倾销调查的第一步骤。 视而不见或不舍得大笔的律师费显然不是英明的决策。中国企业对反倾销普遍有一种误解,认为如果某家企业应诉并且获得低税率,那么,其他未应诉企业一样会享受该待遇。事实并非如此,以美国对我国金属锰进行的反倾销案为例,参加应诉的几家企业分别缴纳3%、5%和20%的反倾销税,而其他未参加应诉的企业则一律被裁定征收超过100%的高额反倾销税。这也就造成了某一个裁决过后,有些大企业积极应诉,个案税率会很低甚至零税率,而另外一些由于自己出口份额低而不舍得律师费的“怠工”企业却不得不缴纳高达50%、60%的倾销税率,从而使得出口市场进一步向大企业手里集中。那么,如果卷入国外的反倾销诉讼,希望参加反倾销调查的中国企业或生产厂家又应该遵循怎样的程序?
反倾销立案:谨慎对待调查问卷 反倾销调查可以由一个受倾销影响的国内产业或受倾销影响的国内产业代表,向有关当局以书面申请提起,也可以由有关当局决定进行。同时,提出反倾销调查的申请者需要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进口产品构成了(1)倾销;(2)对进口国相同或类似产品的产业造成了实质性的损害;(3)倾销与所称损害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只有具备上述条件,有关当局才会受理或进行反倾销调查;否则,应拒绝申请,不予受理,或者终止调查。 反倾销调查申请者同时应该提供涉及倾销行为的详细企业名单。在美国,反倾销调查立案一般是贸易部门来完成。确定立案后,贸易部门会向有关出口企业发出反倾销调查的立案通知,并随后发出调查问卷。尽管这个调查问卷比起后面接踵而至的一系列问卷来说要简单许多,但同样非常重要,因为任何一点细节的出入,都会引起对方核查部门的警觉,从而降低他们对该公司的信任程度。
律师提醒: 1.反应快速。在国外反倾销调查机构发出立案调查通知后,应及时报名应诉,快速作出反应,许多国家的反倾销法案都规定了应诉的期限,尤其是从调查公告到初裁,通常只有40天时间;而留给企业回答几百页的问卷调查的时间,也只有几个星期。只要超出了应诉时间,就视为自动放弃,起诉国同样会对这些企业采取高关税,很多应诉反倾销失败的企业就是输在了“起跑线”上。 2.尽快聘请通晓反倾销所在国的有关法律、反倾销实践经验丰富、对中国国情比较熟悉、与当地反倾销调查机构联系密切的律师(包括当地和国内律师),并在律师的指导下,积极准备相关材料和证据。应诉企业应毫无保留地向律师提供有关企业的一切情况,包括持股比例、生产成本、经营成本、国内外市场的销售状况等等,并向律师陈述自己想通过应诉达到的目标。需要注意的是,所聘请的律师最好在国内、国外都有分支机构,从而在国内律师协助企业准备材料的同时,国外的律师能及时与当地部门取得联系,并递交相关材料。 3.填写好调查问卷。调查问卷是反倾销应诉的关键。在国外反倾销调查机构发出调查问卷后,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配合律师认真填写,按时递交至反倾销调查机构,并随时准备对进一步的补充问卷进行回答。国内许多企业因为错过了调查问卷所规定的最迟提交时间,而失去了反倾销应诉的机会。而且,调查问卷本身就是一个一环套一环的“陷阱”,每一个问题背后都有他们所要达到的真实意图。如果填写时答非所问,很容易被调查部门抓住“小辫子“,使自己陷入被动,而如果调查部门发现你提供的答案并非他们所要取得的,他们就会转而利用原告方所提供的信息,这对你来说,可是一个真的陷阱! 因此,从收到调查问卷的第一时间起,就应该积极与律师合作,有效、谨慎地完成调查问卷的填写,而且,如果时间来不及,你还可以通过律师向当地贸易部门申请延期,以使自己准备应诉的时间更加宽裕。
认定损害和测算倾销率最关键 记者从反倾销专业律师事务所了解到,在美国和欧盟,中国企业应诉反倾销调查以后,所要经过的程序大体相似。贸易部门在立案后即展开调查,发出调查问卷后随即派出专门工作人员到公司核查,根据核查结果在45天以后作出初裁决定,如果初裁的结果是否定的,则此次反倾销诉讼结束。如果结果是肯定的,则调查转交商务部门继续进行。在此期间,申诉方和应诉方要填写内容复杂、资料详细的调查问卷,这些问卷将成为案件裁定的关键证据。同时,双方律师要经过多次交手,经常性召开听证会,最后由商务部门作出最终裁决,并裁定一个最终税率。 在这整个过程中,损害的认定和倾销率的测算是最重要的两项内容,两项调查都分初裁和终裁两个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