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要帮助的是穷人,而不是具体某个地方|专访《置身事内》作者兰小欢


政策要帮助的是穷人,
而不是具体某个地方

  界面文化:普通民众对经济好坏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到手的收入以及身上的债务,近几年大家普遍感觉到收入涨幅不如从前,而债务越来越多,放到大的经济背景来看,怎么解释这种观感呢?

  兰小欢:
我在书里花了很大篇幅去解释这个事,讲了居民的债,也讲了政府、企业的债。目前中国居民的主要债务还是房贷,房贷支出本来就很高,如果你的收入增长不快,房贷的利率还调高了,那么你每个月还房贷的支出都要增加,你就会被这笔债一直压着。造成这种观感的不是收入涨幅慢,而是债太多了,这几年房价的涨幅远远超过了收入的涨幅。

  界面文化:“房住不炒”的概念提了几年了,各地也有措施相继出台,据你观察,这些政策的效果如何? 

  兰小欢:
效果主要从两个方向去看。一是房价跌涨,二是老百姓的住房问题到底有没有解决,第二个结果更本质一些。这两个结果是人人所共见的,不需要经济学家去评价,在不同的地方观感也会不一样。根本性的东西在土地制度和人口结构。买房子的都是年轻人,老人普遍有房,谈得深一些,年轻人在哪儿、老年人在哪儿、用地资源的分布与人口分布等等都要考虑进来。这些我在书里讨论了,这里展开谈太长了。

  界面文化:现在有不少年轻人进入“低欲望”、“低消费”的状态,这和他们对未来经济的预期有关吗?

  兰小欢:
当然。如果你是年轻人,认为自己的未来一片光明,并且认为自己的前途和努力是紧密相连的,那你肯定会努力奋斗。如果你觉得怎么努力都很难在你想生活的那个城市立足,怎么一直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界面文化:你觉得现在年轻人对未来的预期不是很好的原因有哪些呢?

  兰小欢:
看得见的就是房价,对吧?另一个就是工作难找,你想做的工作收入不及预期,跟房价比起来更是让人却步,尤其是在大城市。中小城市房价可能低很多,但没什么合适的工作。现在很多年轻人想在大城市工作,但又负担不起生活,回去的话又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卡在中间就比较焦虑。

  界面文化:中西部的人到东部务工却没法留下来,如何才能破除这种局面呢?

  兰小欢:
要想破除这种局面,还是要放开户籍限制,不能想着在中西部再建一个上海、深圳。现在为什么很多人到东部待不下来?因为以往城市规划里头的公共物品,都是按户籍人口来规划的,这两年正在逐渐地改成按常住人口来规划。从经济规模上来讲是没法达到地区平衡的,处处都是上海,怎么可能?美国也只有一个纽约,所以只能在人均上想办法。总的思路是让人口自由流动,给他们一个选择,政策是要帮助穷人,而不是具体某个地方。中西部发展经济的条件就是赶不上东部,容纳不了那么多人,所以很多人来东部打工赚钱,这时候政策就要帮助穷人离开穷地方,允许这种流动,给他们创造能在东部安家的条件。



《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
兰小欢 著


  ● 读懂中国经济,必须读懂中国政府

  ● 政府如何直接、具体、务实地介入经济活动?

  ● 张军、周黎安、王烁、刘格菘、罗永浩联袂推荐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