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骨仔菲利普·罗斯

    犹太小说家中,实在是有太多好手了,拿已经获诺奖加冕的来说,就有艾·巴·辛格、索尔·贝娄等人。菲利普·罗斯为何还能杀出一条血路来?当然是因为他另辟蹊径的缘故。读完罗斯的“祖克曼三部曲”:《鬼作家》《被释放的祖克曼》《解剖课》,你会发现,在文学上,罗斯就是一名“反骨仔”:前人极力维护的,他就大肆解构;前人极力赞美的,他就大加“诋毁”。可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他的解构,他的“诋毁”,都是有的放矢的,极有深度。

    《鬼作家》中,祖克曼只写了几个短篇小说,还没有变成《被释放的祖克曼》中的名作家,但是他已经在走一条与前辈不同的路子了。小说家就是小说家,为什么我们非要在辛格等人的“小说家”头衔前面再加一个“犹太”呢?因为,在他们的小说中,主人公总是犹太人,总是带有浓浓的犹太印记。就像罗斯其他著名的主人公一样,祖克曼也是一名犹太人,但他身上却带着浓浓“反-犹太”印记。这么说,似乎有些过分了,祖克曼当然不是一个反犹主义的犹太人——很多人这么指责他以及罗斯本人——但是他愿意写犹太人的缺点,他不愿成为“犹太小说家”,他只想成为一名“小说家”。

    祖克曼一篇以家族亲戚争产为背景的短篇小说,让他的父亲非常伤心,觉得祖克曼只看见丑恶,看不到美好,祖克曼却认为自己只是写了确实发生过的事情,没必要掩藏,因此与亲爱的父亲有了龃龉,但他义无反顾,并有了下面一番感想:

    “乔伊斯、福楼拜,还有我高中时代读书单上的罗曼蒂克的天才托马斯·沃尔夫,不是都被那些自认为在他们作品中受到诽谤的人斥为出卖朋友和不讲道德吗……文学史上,有一半是小说家惹怒同胞、家庭、朋友的历史。当然,我们父子的争执还没有沾上文学史的光辉,但是,我这么对自己说,如果一个作家没有魄力面对这种不可解决的冲突而继续写下去,那么他就谈不上是个作家了。”

    “如果一个作家没有魄力面对不可解决的冲突而继续写下去,那么他就谈不上是个作家了。”说得真好。有时候,当我们面临不可解决的冲突时,我们会妥协,我们会按照老路子走下去。很多时候,如果你没勇气像祖克曼那样当一名“反骨仔”,或许,你可能只是庸人一名罢了。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