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抵达心灵

    10月,秋高气爽,有一股清新之风吹拂着我们的心田——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将会给出版业带来更广阔更美好的发展前景。在这种令人欢心鼓舞的氛围中,让我们走进10月公布的畅销书排行榜。

    在沉静中谛听空谷足音

    最先触及我眼球的是《中国智慧》,读这本书,让我感到有一种在空谷中传来前人走路的声音。该书从《周易》开始阐述中国的古老文明,阐述我们民族早先就具备的超凡智慧。

    当然,智慧不同于知识。知识属于社会,智慧属于个人;知识可以授受,智慧只能启迪。人们可以学习知识,但并一定会转化为个人智慧,只有经过思索、提炼、升华,真正与个人的思想融合的知识,才会成为智慧。《中国智慧》正是这样一本启迪智慧的书,让我们从中国古代文化精华中汲取知识的养料,转化为自身的智慧。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解读。人们常以为,“不战而屈人之兵”就是不用战斗就能够让敌人屈服撤退。而书中的分析,并非如此。由于这句话出现在“谋攻”篇,而这一篇讲的是攻城掠地的兵法,那么“不战而屈人之兵”自然是针对攻城的一种策略。由于“屈”字还有“短缺、不足”之义,“兵”除了“军队”还可以理解为“军事力量”,那么结合情境,“不战而屈人之兵”应该这样理解:在攻城之前,先让敌人的军事能力(包括指挥能力和作战能力)严重短缺,根本无力抵抗。接下来,就有可能实现“不战而胜”这个攻城的战术目标。如此分析,符合我国古代兵家用武的道理。

    另外,我要说的是《辛亥年》。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具转折性的一年,辛亥年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纪年,在它的内部,包含了晚清数10年的光阴,其线索庞杂,矛盾纷繁,有着超大的历史容量。这本书以辛亥年一年为横断面,从辛亥年的春节开始,一路写到这一年的除夕,讲述了这300多个日夜里所纠集的转折、浮沉、悲喜、恩怨、可能和不可能。作者透过大量第一手历史资料和图片,向读者展现了那个“需要决定一切的短暂时刻”里,个人、国家、民族关乎一生一世,存亡兴替的抉择。

    有人参与的历史,才是有温度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的命运似乎比鸿毛还轻;但对个人来说,这短暂时刻的抉择却是比泰山还重,而且往往伴随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与痛苦。作为一部非虚构作品,本书不仅关注历史的逻辑,更关注人的命运。作者在百年后的今天,以一种更加宽容的目光,看待历史中的每一个人,体味他们在面临“决定性瞬间”时的艰难与痛苦。这样的视角使得本书成为一部有温度的、令人纠结和叹息的历史画卷。

    在渴望中追寻梦幻人生

    在畅销书排行榜上,小说《推拿》悄悄地引领我们穿越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到达人性最共通却又最不为人知的隐秘角落。

    在那个没有色彩的世界里,有漩涡和暗流,有欣喜和欢笑。《推拿》的叙事不徐不疾,淡然而无极,开阔深邃的故事情节,从头至尾洋溢着一种渴望,一种令人沉醉的“体温”。小说围绕着“沙宗琪推拿中心”一群盲人推拿师展开。推拿中心里每一个盲人推拿师或多或少都有一段正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生活。他们的世界是沉默的,先天失明盲人们的无声无息是由于对整个世界的隔膜和敬畏,在于自己始终无法和谐地融入一个被健康人标准化了的世界。他们小心翼翼地争取自我的独立和尊严,为了可能的尊重,他们殚精竭虑:身体强壮的王大夫,为游手好闲的弟弟划开了自己的胸膛,于是鲜血、自尊和耻辱一起喷薄而出;音乐天才都红如同传说中的盲乐师一般,任何曲调,旋律,她听过就能哼唱,能弹奏。音乐对于她,就如同鱼会游泳,鸟会飞翔一样,是一种本能。然而,盲乐师到了现代社会,却无法安心追求高妙的神乐。她的音乐老师、她的听众所期待的只是一场作秀。在慈善晚会上,哪怕弹得荒腔走板,就像黑人演员单靠肤色就能赢得白人喝彩那样,观众们依然会献给“可怜的小都红”热情的掌声。都红愤怒了,她抛弃自己的音乐天赋,宁可中途改学不擅长的推拿,也不肯充当别人同情的对象;而张宗琪的生活更近乎悲剧,幼年被威胁所包裹的人生,让他永远处于被毒死的恐惧之中……他们和世界的紧张、疏离和不协调,来自于世界里面没有光亮,于是他们不得不磕磕绊绊、不得不小心翼翼,惧怕自己轻易成为一个笑话、一个耻辱、一个阴谋的牺牲品。

    另外,长篇小说《天行者》围绕一群民办教师“转正”这一主线,叙述了当代中国乡村知识分子令人喟叹的生活与命运。

下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