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一起读的两篇小说
伟大小说的条件之一,是被其他了不起的人物引述。昆德拉在《被背叛的遗嘱》结尾处深情款款的提到了福克纳的《野棕榈》结尾:“……她不在了,一半的记忆也已不在;如果我不在,那么所有的记忆都将不在了。是的,他想,在悲伤与虚无之间我选择悲伤。”
然而,这次连昆德拉都被出版商忽悠了。这本书应该叫做《我若忘记你,耶路撒冷》,包括了《野棕榈》和《老人河》两部分……当然,对福克纳的读者来说,这一切事属寻常:《去吧,摩西》的那几个章节,包括《熊》,都曾被作为独立短篇收录。这是作为结构大师的他所付出的代价之一:他每篇小说都别出机杼的结构,很容易被阅读的线性习惯流散冲走。《喧哗与骚动》、《我弥留之际》、《八月之光》毕竟还依靠着人物之间的关系勉强连结,而《野棕榈》和《老人河》这对复调表面看来,几无情节联系,于是被一切为二。而福克纳自己承认过,这个小说以《野棕榈》为核心,《老人河》是复调,是另一个声部。
如此,读这两个故事的类似之处,是读这本书的诀窍所在。
最老实的纳博科夫,你信吗?
《防守》反而也许是纳博科夫最老实的一本书。1929年春开始写作,家庭教师、围墙、花园、学校,走廊上的阳光,象棋,这些东西,在《初恋》、《天赋》、《圣诞节》等其他小说中出现过。卢仁,我们的主人公,他少年时的眼睛,就是纳博科夫自己的少年之眼——只是,还是安了一重滤镜。
除了纳博科夫式的俄罗斯少年回忆,你还可以窥见一些其他。比如,卢仁遇到他的意中人是在疗养所,而纳博科夫开始这个小说,同样是在疗养时期。又比如,卢仁的太太,本小说的女主角,在要嫁给他时那份从容和执拗,像极了纳太太薇拉。卢仁太太,比不谙世事的卢仁更像个一家之长这一点,则在本书写就之后的二十年间一再重演——许多人都知道,纳博科夫不接电话,不写回信,不会收雨伞,不懂得和出版商勾心斗角。而这一切,包括在康奈尔大学教学时的许多琐事,都由他精明的夫人包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