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坏天气就来了

  近日又读到新出的美国政治社会学、历史社会学教授查尔斯·蒂利的中文译著,看来那条独特而深刻的政治社会学研究路径仍在中国读者的面前延伸。《社会运动,1768-2004》(胡位均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9年1月)写于病床之上,颇有总结其一生学术研究的意味:“我这半个世纪的研究工作始终关乎一个问题,即:普通民众怎样、何时、何处、为什么向政府当局、掌权者、竞争对手、敌人以及公众所反对的对象进行群体性的诉求伸张?”(“前言”)在蒂利的学术思路中,与民族国家与权力话语的形成、调整和巩固相联系的另一面是民众与国家或合作、或斗争的社会运动;国家的一面是强大的、集中的、大写的,民众的社会运动则是弱势的、分散的、匿名的,而他更为关注、更为之而苦思的是后者。颇有意味的是,蒂利在本书中不仅展示了世界范围内的社会运动,也部分地展示了某些党派、群体是如何向其人民展示社会运动的。例子之一是在第四章的开头论述和分析了1962年苏共中央党校的御用学者关于社会运动的历史叙述描绘了什么、隐瞒了什么,有很重要的启发意义。蒂利最后说:“社会运动的广泛运用,既标志着民主制度的存在,也是对民主功能的不断促进。”(第209页)这也是他对二十一世纪社会运动的展望。

第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