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隐》:老北京一抹余晖

  历经6年,张北海完成生平第一部武侠小说《侠隐》,这极可能是最后一部。因为,他所迷恋的老北平永远消失了,他推崇的侠义也早已宣告终结。在书中,他谨慎安排每一处细节场景,细心研究每一条胡同的走向分布,几乎用尽所有的情感与力量。

  老舍喜欢北平的自由,觉得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地喘气。梁实秋由饮食窥见北平人的内心:北平人馋。一个“馋”字道出令人神往的自由、安逸和作为个体的巨大幸福感。张北海则感叹,北平的日子“太舒服了,太好过了”。当然,他指的是北伐战争结束到抗战爆发,老北平最安定、最平稳的10年。

  在中国侠客小说史上,张北海塑造了一个极具特质的人物。李天然站在传统太行拳与洋枪之间,站在中国文化与美国文化之间,站在概念化侠客与普通市民之间,并且能够自由穿行,集合了侠客的所有真实优点。由北平到美国,再回到北平,经历思乡之苦的李天然更能欣赏北平深入骨髓的美。在刻骨铭心的爱恨情仇之后,李天然也更能洞察世态炎凉,也更懂得珍惜友谊和爱情。

  《侠隐》之前,张北海沉醉于对纽约地下铁、牛仔裤、摇滚乐、计程车、自由女神像的短篇描绘。熟悉日常生活,善于捕捉细节使《侠隐》“绘制”北平市井图景时得心应手,而几十年的短篇书写功力则使《侠隐》语言隽永含蓄,读来齿颌留香。阿城认为,《侠隐》在主题和叙事上颠覆了传统的武侠小说。他也感叹,在张北海的文字中,总能发现自己思维中的空白点。

  日常生活中,芸芸众生习惯了在现实地面行走或匍匐。不义之事埋伏在夜色里,侠客绝迹,法律体系取代了需要隐姓埋名、苦练武功的复仇计划。然而,当我们遭遇或目睹恶行,仍能感受到流遍全身的愤怒与激情。也让我们在被日常生活彻底驯服之前近距离触摸《侠隐》中的“重然诺、轻死生”吧。侠客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但正义不可撤离我们内心。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