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其根源,大多数出版社的教辅图书编辑活动是“站在出版的立场看教育”,也就是说对于教辅图书市场的考察和分析、选题的策划和确立、出版计划的制订和执行、营销发行工作的开展等各个环节都是围绕出版工作展开的,无法对教育发展有很强的洞察力,直接导致教辅图书出版滞后于教育发展。要解决这一根本性问题,就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主动由“站在出版的立场看教育”的工作模式转向“站在教育的立场看出版”。即从图书产品的核心层、形式层到延伸层的生产,都要围绕教育,围绕广大读者——教师、学生进行,按照教育改革的需求,按照教师、学生的切实需求来开展。
科学发展观贯穿教辅出版三大环节
选题策划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原点,编辑生产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石,营销发行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教辅图书出版从业人员要将科学发展观的各项要求落实到教辅图书出版的各个环节,才能提升竞争力实现突破“红海”、进入“蓝海”的最高战略目标。
选题策划: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原点
积极应对市场变化,科学确立工作重心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思想的不断加强,教辅图书固有的出版理念已发生动摇。在选题策划中实现科学出版,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就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在选题策划理念方面,将以往“应试教育”为核心的教辅图书策划方法转化为以“素质教育”为中心。在选题策划实践方面,要着重开发提高读者素养、能力,对开拓读者的思维有益的图书。优秀的教辅图书不应该仅仅是练习册,它应该对课堂教学改革形成一种凭借和推动功能。在选题策划的范围方面,随着读者层次的多样化教辅图书更要涉猎“大教育”领域,使生活常识教育、科普教育、文化素质教育等也成为教辅图书出版新的扩张方向,要注意这方面选题的策划。
加强内容形式创新,拓宽市场空间
面对市场现状,要想在教辅图书领域有所作为,就要确立创新观念,用差异化和个性化取代“同质化”,通过坚持“新、特、精、专”的发展思路,形成自己的出版特色和出版个性,不断创建和巩固图书品牌和企业品牌,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
选题创新也就是内容创新。教辅图书选题创新大致包括这样几个类型:根据市场情况自主开发选题,先于其他企业行销并占领市场;在市场调研基础上的选题高级模仿创新;围绕企业长期出版实践中形成的产品、渠道、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开发新的选题等。在教辅图书选题创新过程中要注意克服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只注重满足广大师生的现有要求,却忽略主动引导、创造和激发他们的新需求。二是不注重市场调查,只凭经验感觉和捕捉“热点”来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闭门造车。三是偏执于广大师生需求的反映和满足,忽视竞争对手的威胁。四是过分注重市场导向,以为市场机会就是企业的机会,忽视本企业的编辑出版能力和长远规划。
教辅图书类型有多种,类型创新就是要根据不同类型图书的市场饱和度和发展前景作出相应的判断和应对策略。如同步类、专题类、试卷类、“教材全解”等图书接近饱和;参与操作型图书发展较快值得介入;“衔接型”、“新理念评价型”、“网络支持型”教辅图书尚为市场盲点,发展前景较好,有待开发。
载体形式创新既包括现有载体形式中的装帧设计、用纸包装等方面的创新,也包括新的载体的应用。新的载体如电子书、数字学习机、电子书包等。目前,电子书包已经在国外学校使用,所有的教材内容都包含在电子书包内,这有力地冲击着传统的纸质教材和教辅图书。
市场创新就是要积极开拓“区域化出版”等新的图书市场和出版形式。区域化出版既可以是出版社单方面为满足特定区域市场需求,策划生产专供图书产品,也可以是出版社与当地教育资源合作,使新产品在该区域具有绝对的影响力。
编辑生产: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石
抓好作者队伍和专业编辑队伍的建设
教辅图书出版人才队伍建设,就是要抓好“内容人才”——作者队伍的建设和“技术人才”——编辑队伍的建设。
出版社要在编辑工作中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从作者队伍建设抓起,加大资金投入和感情投入,以优厚的经济条件和良好的服务吸引和团结作者;对现有作者定期进行相关业务的培训,及时提供最新教育信息、学科动态;建立后备作者资源信息库,为选用合适的作者提供保障。
编辑是图书生产的组织者,是连接作者与读者的桥梁与中介。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辅图书编辑队伍,一要建立健全人才引进机制,严格筛选、考核,在人才的选择上做到最优化;二要建立完善的专业培训机制,创造条件,如调研、进修和参加专业的学术研讨会等,让编辑有专业学习和提高的机会;三要加强教辅图书编辑对教育政策、教改动态的敏感性,自觉将成为优秀编辑、“学校外的教育家”作为职业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