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站在出版的立场看教育”到“站在教育的立场看出版”

  科学发展观是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出版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才能形成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局面,才能走向和谐发展的新局面。教辅图书出版作为图书出版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教辅图书出版工作中贯彻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以读者为中心,服务教师教学,服务学生学习”的出版宗旨,不断提升教辅图书的质量。

    教辅图书出版社和从业人员,要认识到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只有将科学发展观的各项要求落实到教辅图书出版的各个环节,教辅图书产品才能更加贴近教育实际;才能真正满足广大教师与学生的阅读需求;教辅图书出版才能走上健康有序、又好又快的发展道路;教辅图书出版企业才能提升竞争力实现突破“红海”、进入“蓝海”的最高战略目标。

    现实呼唤教辅出版实践科学发展观

    按照图书市场需求的塔式结构,教辅图书属于最底层,是需求量最大的部分,我国90%以上的出版社都出版教辅图书,30%左右的出版产业实际码洋和销售收入都来自教辅图书,然而教辅图书市场似乎正逐渐走向饱和、衰退和混乱。出版社能否稳定和规范教辅图书的开发、生产和维护,能否落实科学发展观,能否站在教育的立场看出版,对其未来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教辅图书不可或缺

    教育关乎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命脉,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基础,上至国家下至个人,无不对教育充满期望。按照图书市场需求的塔式结构,启蒙读物及基础教育读物处于塔式结构的最底层,是需求量最大的部分。教辅图书属于基础教育读物的范畴,既具有图书的共有特征,肩负着培养民族精神、塑造民族灵魂、提高民族素质、彰显民族特色的光荣任务,又与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有着最为密切的关系,承担着为青少年这一未来主人翁群体、为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培养的教师群体提供图书服务的重要任务,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只要有教育就需要教辅图书,它的发展必须是健康有序的、又好又快的,这一点决定了其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教辅出版举足轻重

    从参与教辅图书出版的出版社数量来看,目前全国570余家出版社中,90%以上出版教辅图书产品;从年生产品种来看,教辅图书要占到全国年出书总品种的50%左右;从码洋贡献上来看,有资料显示近年图书出版产业30%左右的实际码洋和销售收入都来自教辅图书市场。业内人士要求“改变出版产业对于教材、教辅图书的过度依赖”的共识,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教辅图书在出版产业中占有重大比重的现实。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虽然教育理念、教育政策和教材都发生了变化,教辅图书的内容和形式有了新的变化,但是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绝大多数学生依靠现有的教材是很难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的。况且,考试制度还会长期存在,教辅图书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它的存在仍然是有必要的,广大师生对它的需求还是很大的,而且这种现象在短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所以说,教辅图书出版企业能否做好教辅图书产品的开发,稳定和规范教辅图书生产,维护和开发好教辅图书市场,对其未来的发展是有重大影响的。

    教辅市场震荡加剧

    在经历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教辅图书饥渴期和九十年代的市场成熟期之后,教辅图书市场似乎正逐渐走向饱和、衰退和混乱。基础教育改革、教材版本的多样化、“一费制”、“减负令”、考试的地方化以及出版资源重组等因素加剧了教辅图书市场的震荡,甚至有业内人士指出,随着书业以外资本的涌入、出版社和民营书商持续扩张形成的产品滞胀以及“农民军”在销售市场的强势冲击,教辅图书市场已然告别“黄金时代”,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寒冬”。

    概括地讲,教辅图书市场现存的问题主要有:首先,产品创新缺失,“同质化”现象严重。一项对教辅市场所做的调查显示,市场上有关“作文大全”的图书多达1300余种,各类“目标检测”有600余种,但能称得上品牌教辅的却极少。其次,成本加大,利润下滑。随着“一纲多本”政策的推行,各地区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自主选择教材,教辅图书品种随之大量增加,而单品种的发行量却相对减少,导致开发成本不断加大,利润却急剧下滑。再次,编校差错离谱。新闻出版总署近几年连续组织了几次大范围的图书质量抽查,发现部分教辅图书不同程度存在知识性差错、文字错误、语法性差错等质量问题,个别图书甚至因质量问题被强行召回。除此之外,盗版猖獗且屡禁不止,反有愈演愈烈之势;暗箱操作、教育腐败、商业贿赂问题严重,书店大打折扣战、拖欠书款、无理由退货等导致教辅图书市场秩序混乱,等等,种种问题使得市场变得更为复杂。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