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有化的局限》作者与记者见面会实录

    魏伯乐:关于第一个问题,就是美国大学教育的经验。美国的大学教育特别是私立教育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它的资金来源一个是很高的学费,只有富有阶层的人家才能付得起这个学费;另外一个来自大量的捐赠。它的精英大学办的是非常成功的,它把全世界的人才都吸引到了这里,使美国的高等教育成为非常赢利的一个部门。但是像穷人,这些精英大学的机会是非常有限的,尽管这些大学做了很多的努力,为穷人的孩子特别是黑人提供奖学金,但对穷人来说,进入这些大学还是非常困难,机会很少的。另一方面,美国精英大学的成功实际上在国际上造成了一种不平等的竞争,它把世界上最好的学生都吸引到美国,其他国家就出现了人才外流的现象,造成了损失。比如说在德国,很多好学生都到美国求学。而在德国有很多中国学生,因为德国的大学是免学费的。所以说,私人大学是有两个方面的。另外一个,比如说加州大学这个系统有10个分校,这个大学虽然说是州立大学,但其中只有1/3的学校经费来自州政府,2/3来自学费和捐赠。所以它实际已经不再是公立学校。比方说我作为圣巴巴拉分校环境与资源学院的院长,我80%的时间都在用来筹款,因为2/3的经费来自捐赠和筹款。中国的公立大学是非常成功的,我不希望中国的大学学美国的样子,继续保持比较低的学费,国家能够提供足额大量的经费,同时保持公立大学很好的质量。实际上中国公立大学的质量是非常好的,比如说复旦、同济、清华等。我希望中国的大学能够继续这样做。

    对于微软公司,首先来讲我不是一个法官。微软公司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公司,它开发了很多很好的软件,价格也比较低廉,大多数人都能够承受,所以它的产品在全世界,包括非洲大概也都在使用。而且微软公司,特别是比尔·盖茨,准备把很大一部分财富捐赠给社会。所以对这样一个非常有效的、有竞争力的公司,作为法官一定要非常慎重。是否要把这个大公司从反垄断的角度拆分开,要非常慎重。因为从美国历史上来讲,反垄断法导致的几个大公司的拆分,比如说AT&T,它分成了好几个公司,但是它的结果实际是好坏参半的。所以对反垄断,对分拆那些有效的大公司一定要很谨慎,因为反垄断不应该导致这些高效的有创造力的公司在你的国家的消失。

    孙素青:谢谢。(结束)

第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