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会党史与军事史研究:从戎三军的学者——张云教授访谈

    ●借用您所提到的书评,也许能说明一二。徐矛先生在书评中说:“军人学者张云上校(按:当时还未晋升大校)的新著《中国历史命运的大抉择——从蒋介石到毛泽东》,以丰富的史料、独特的视觉、清新的文字格调,勾勒了毛泽东和蒋介石两个政坛巨人20余年的生死较量,展现了波涌云飞的现代中国政治大动荡和社会大分化的历史画面。这是作者继参与主编70万字的《中国共产党七十年》之后又一部通览中国现代历史的著作,在学术上和社会教育上都有一定意义。……《从蒋介石到毛泽东》是人物比较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迄今尚未见到有人把这两个代表了两极世界的‘庞然大物’拿来比较研究的,这样做需要相当的胆略和功力。张云以军人的气质和从事现代史研究20年、著述250万字的学术工作经验,选择了这一难度较高的课题,终于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于蒋介石和毛泽东,历史已有结论,现在再要写出有新意的书来,的确比较困难。但是,研究复杂的政治顶尖性的人物,最忌采用简单演绎现成结论的方法。《从蒋介石到毛泽东》的作者不从现有结论出发,而是全面占有材料,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具体的实事求是的分析。通过这样的研究,虽然在总体上可能会与现有科学结论得出相同的结果(作者在后记中生动地记述了他的这一思考历程),但这决不是简单意义上的重复,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有充分论据的实际论证过程,给予读者是新鲜的、生动的、令人信服的启示。因此,读《从蒋介石到毛泽东》,你不会看到旧理论的演绎,而会见到作者对历史的独特理解和重现历史斑斓色彩的描述。”

    我感谢徐矛先生的鼓励。但有一点我是意识到的,这就是全书的确是对这两位“庞然大物”作了实事求是的评价。因此当本书参加1994年广州书展时,即被台湾知青频道出版社的书商看中了,经过我半年多时间的改写,在该社顶尖书系丛书里,以题为《世纪大角逐》的书名,向社会推出。这样的结局,我想大概主要是台湾知青频道出版社的书商们看中了这部书对蒋介石、毛泽东的评价是客观的、公正的,是可以作为他们的顶尖书系之一推向社会的。

    除上述两部人物类传记外,我对党史、现代史上的其他人物也有较大的兴趣。我先后撰写过《论五四时期陈独秀思想的转变》、《大革命时期的汪精卫》、《抗日战争时期蒋汪关系研究》、《论孙中山的军事教育思想》、《论周恩来军队政治工作的理论与实践》、《以现代化为中心是邓小平军队建设思想的核心》、《试论江泽民科技强军战略思想的时代内涵》以及《周佛海》、《诸民谊》等论著,在对上述个案的研究中,我原则上都要求自己有一定的独到见解。

    ○您对人物类的研究可以说是成绩斐然。据我所知,您在军事史研究方面也颇有成就,请略作介绍。

    ●在中国军事史研究领域,我的主要兴趣是在中国近现代军事方面。我较早地考察了中国近代军事思想的发展轨迹,我认为,中国近代军事思想是在中国社会由古代进入近代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发展,并且出现骤变、飞跃。这一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深深地刻上了社会剧烈变动的印记,显露了中国近代军事思想发展的特殊逻辑。因此,我的结论是:循着中国社会剧烈变动的轨迹而产生、而发展、而变化、而飞跃,是中国近代军事思想发展的特殊逻辑。这在世界近代军事思想发展史上是独树一帜的。

    这一结论,是基于我对西方近代军事思想的历史进程作了考察之后得出的。西方近代军事思想的历史进程是:17至18世纪,资本主义在欧洲根深蒂固的封建土地上萌生。随着社会生产关系的改革和社会生产力特别是工业生产的蓬勃发展,以及新的军事技术在战争中的应用,特别是依靠火器装备起来的庞大常备军的建立,为近代军事思想的产生创造了“最有利的经济、社会政治和军事条件”。一批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奠基者应运而生,如英国的亨利?劳埃德,法国的拿破仑、若米尼,德国的弗里德里希二世、卡尔?冯?克劳塞维茨,俄国的鲁缅采夫、苏沃洛夫、库图佐夫等。他们潜心于对战争问题、武装斗争和军队建设等方面的知识进行逻辑总结并使之系统化,终于结出了丰硕之果。若米尼的《战争艺术概论》、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等,是这一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作。19世纪中叶以后,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突飞猛进,各式各样的新机器和新技术普遍而迅速地运用于军事方面,出现了“各种新的军事装备和技术兵器”,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新的战术动作和新的战斗战役方法”,不仅陆军,而且海军、空军都更加依赖于国家的经济和后方,西方军事思想不能不有个新的突破。于是又出现了艾尔费雷德?塞耶?马汉、菲利普?科洛姆的“海军制胜论”,朱利奥?杜黑的“空军制胜论”,富勒、古德里安的“坦克制胜论”和“机械化战争论”,以及老毛奇和施里芬的“速决战”、“歼灭战”思想,利德尔?哈特的“间接路线”战略,鲁登道夫的“总体战”,希特勒的“闪击战”理论等等,构筑了垄断资本主义时代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新框架。

下一页 第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