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会党史与军事史研究:从戎三军的学者——张云教授访谈

    ●张云    ○谢宝耿
    
    ●张云,1947年生,江苏启东人。复旦大学历史学硕士,现任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军事历史研究》主编,大校军衔。兼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常委、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会长、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特约研究员、复旦大学韩国朝鲜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上海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军事科学院战略部特约研究员、中国孙子兵法研究学会理事、上海市国防研究所兼职教授、华东理工大学战争和和平研究中心兼职教授等。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通史、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国国民党党史、中华民国史、中国军事史、近现代国防史、军事思想和军事史学理论等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发表著作16部(包括主编、合著),论文100余篇,约400余万字。其中《汪精卫集团投敌》、《汪精卫国民政府成立》(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获1979?1985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奖;《潘汉年传奇》(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出版),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1997—1998年成果奖著作类二等奖。主要学术事迹被收入《中国教育专家名典》、《世界名人录·中国卷》、《上海市当代哲学社会科学家辞典》等。

    ○谢宝耿,《学术月刊》编辑部编审。 

访谈
    ○张教授,我刊对中青年专家的访谈,不但注意他们的学术成就,还兼及学者的代表性。您作为学者型的军人,颇有独特之处。能否先谈谈您是怎么走上学术之路的?

    ●我这个人经历比较丰富。1947年我出生在江苏启东县(1996年撤县建市)一个农民的家庭。启东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素享鱼米之乡的称谓。我的母校吕四中学,位于美丽而富有传奇色彩的吕四大渔港。吕四,相传是“八仙过海”之一的吕洞宾曾四次光顾此地而得名,很久以前还是仙鹤息居之地。1966年高中毕业时,一场“文化大革命”打碎了我进大学之梦,命运将我送到了军营。

    1968年4月,我穿上了海军军装,奔赴福建前线。我被分配到闽北宁德地区三都岛海军福建基地司令部警卫连。因我是66届高中毕业生,在那个时候的连队里,算是“高级”知识分子了。三个月以后,我就当上了连队的文书;又过了三个月,我被调到基地政治部宣传处,担任新闻报道员。从1969年初开始,我进入了海军新闻工作者的行列。我和战友们往来于福建沿海的大小岛屿,出入于各岸炮和舰艇部队,调查采访,以新闻报道和小评论的形式,在《海军报》、《前线报》、《福建日报》、《前线通讯》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了不少“豆腐干”文章,反映前线部队的现实生活。1971年下半年,机关为了培养我,任命我为海军高炮部队某部炮连排长,下基层去体验部队生活,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军人素质,而后回机关提升连职新闻干事。原本,我是能够在新闻战线上发展的,但一个偶尔的机会,改变了我的人生之旅。

    1972年春节刚过,我在海军高炮部队任职还不到半年,海军政治部给福建基地政治部分配了一个推荐上复旦大学的名额,政治部与宣传处的领导选中了我。当我得知这一消息,激动得彻夜难眠。3月底,我离开了福建前线的军营,从福州登上了北上的列车,来到了中国第一大都市——上海,进入了闻名遐迩的复旦大学历史系。

    我此时此刻置身于高等学府,有幸聆听名牌大学教授们的谆谆教诲。当时,历史系的中国古代史课由谭其骧、杨宽等著名教授主讲;中国近代史由胡绳武、樊树志等先生主讲;中国现代史(包括中共党史)由余子道、黄美真、方晓升等先生主讲;世界史则由程博洪、庄锡昌、金重远等先生主讲……。1975年9月毕业,我被历史系留下,脱下了军装,从一名海军军官变成了复旦大学的青年教师。不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复旦大学也迎来了中国教育事业的春天。

    ○进入复旦大学是您从军人到教师的转折,也可说是您走上学术之路的起步阶段。

    ●是的。从1976年开始,我负责历史系的学生工作,并致力于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与科研,我先后开设了“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中国现代史”、“中国国民党党史”、“汪伪政权史研究”等课程。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我先后独立承担或与人合作撰写、编纂了《解放上海》、《上海大学史略》、《汪精卫集团投敌》、《汪精卫国民政府成立》、《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史略》、《五卅运动》等论著。1985年我被复旦大学历史系评为讲师,同时就读在职研究生,1987年9月获复旦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

    就在这一年下半年,我被特招到上海空军政治学院,又穿起了军装,这是我第二次入伍,不过是作为一名空军军官而不是海军军官。1998年8月全军军事院校调整时,空军政治学院改名为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隶属于总政治部,我又改穿绿军装,成为一名陆军军官了。就这样,我先后在海军、空军、陆军部队里服役,从戎三军。然而,我的潜意识告诉我:我仍然是一介书生。

    ○您的经历确实很丰富:从戎海(军)、陆(军)、空(军),学贯古(代)、近(代)、现(代);而且从军人到书生,又从书生到军人。那么您再次服役后,如何在军中从事学术研究呢?

下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