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系列丛书总序

    伟大的中国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并且取得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开展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在这场历经十四年之久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各族各界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以巨大的民族牺牲,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法西斯侵略者,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国抗日战争“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争取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中国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和取得胜利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全民族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

    上海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上海这座具有反帝反封建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发挥了独特的重要作用,作出了重大的历史性贡献。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这座国际性的大都市,已经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通商贸易的主要港口,成为中国经济、文化中心和政治、外交副中心。同时,上海又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军港和守卫长江的大门,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因而始终成为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觊觎的一个战略要地。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进而在上海挑起了一·二八事变,发动了对淞沪地区的武装侵略,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和前来增援的第五军与上海人民奋起抵抗,给予日本侵略者以沉重一击,成为中国局部抗战历史进程中承前启后的关键性一役。九一八和一·二八时期的抗日武装斗争和民众抗日救亡运动,在世界上率先举起了反法西斯的旗帜,揭开了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37年七七事变后仅一个月余,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又把侵略魔爪伸向上海,遭到中国爱国军民的顽强抵抗,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一场气壮山河、震惊中外的八一三淞沪抗战。七七卢沟桥事变和八一三淞沪会战,标志着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倡导和推动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揭开了中国全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也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的东方战场正式形成。在八一三淞沪抗战历时一百多天的日日夜夜,中国军队和上海人民以其鲜血和生命,筑成了一座民族自卫的血肉长城,谱写了一曲民族团结、共御外敌的壮丽史诗。上海沦陷后,上海民众在全国人民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各国人民的声援、支持下,面对极其艰辛险恶的环境,仍然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坚定不移地继续投身于全民族抗战的洪流,对日伪的法西斯统治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旗帜,发动民众,团结上海各界人士,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支持抗日民主根据地和抗战大后方的斗争,冒着腥风血雨,迎接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两次淞沪抗战及上海民众在十四年中不间断的抗日救亡运动,构成了一幅幅上海抗战英勇悲壮的画卷,也铸就了上海在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历史地位:上海不仅是中国对日作战的一个坚强的军事战略重镇,也是中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前期中心和中国抗战文化的发源地;不仅是支援抗战大后方和抗日民主根据地的重要基地,也是世界反战反法西斯人士和中外难民的庇护所,是世界反法西斯舆论战、情报战的东方主要阵地,又是中国联系国际反法西斯阵营的纽带和桥梁。更为重要的是,上海抗日战争凸显了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它在外敌入侵、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全面地、全方位地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折射了中华民族有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上海抗日战争在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历史上树立了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

下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