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关于八一三淞沪抗战的史书,早先是在2000年5月完稿,同年11月以“上海抗战史丛书”之一种,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付梓出版。15年岁月飞逝而过,在这期间,海内外史学界对于八一三淞沪抗战的研究又有了显著的进展,新的学术成果陆续问世,研究的水平和质量也有提升。史料的发掘、整理和披露,成绩斐然。例如,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整理和披露了为数可观的国民政府军令部战史编纂委员会等机构有关淞沪会战的军事和战史档案,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开放了其所珍藏的《蒋介石日记》,台湾“国史馆”、党史会等文宣机构开放了蒋介石、陈诚等人有关淞沪会战的文电档案,日本的战史研究和档案机构也陆续披露不少有关淞沪战争的文电档案,如松井石根的上海、南京作战《阵中日记》等;此外,散布于海内外的当年淞沪抗战的亲历者们,也提供了许多颇具价值的回忆材料和口述史料。史料的不断发掘和交流,使研究者对这场会战的了解和认识更趋于真实、全面和具体。与此同时,史学界对于淞沪抗战史事的探索和研究也有新的长足的进展。十多年来,有多部研究淞沪抗战的论著问世,专题论文为数亦更为可观,对一些热点问题,如南京政府发起这场会战的战略意图及其与抗战全局的关系等等问题的探讨更为深入,研究领域有相当的拓宽,并且揭示了不少以往并不清楚的历史细节和过程,使人们更为清晰和具体地看到淞沪会战的历史真相。以上这一切,为本书这次的修改和增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有力的依托。
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乘着这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时刻来临的契机,“上海抗战史丛书”各卷决定进行修订和再版。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对于“丛书”的修订再版给予了积极的指导和有力的帮助,“丛书”主编唐培吉、朱敏彦两位教授主持和组织这次修订和再版工作。本书原来是由我和张云教授合作撰写的。这次修改增补,因为张云教授另有要务而不克参加,由我负责进行,承担全部修改任务。整个修改工作本着“修订、巩固、充实、提高”的精神和要求进行,保持基本框架结构和基本内容不变,对少量节和目作了调整,对一些史实根据新的可靠史料作了修订和订正,对某些提法和论断作了修正,对书稿的行文进行了一些修饰和润色;更为主要的是尽可能地吸收近几年来有关作者关于这个课题的新的研究成果,并且对于个别章节作了大幅度的修改和重写。作者的愿望是企求通过这次修改和增补,使本书的整体质量比之原书有所充实和提高。不过,作者的这一初衷,在多大的程度上已经达到了,这还有待于史学同行们和广大读者的评判和指正了。
上海人民出版社一向重视和支持学术论著的选编和出版,本书这次修订再版再次得到该社的积极支持和热情帮助,在此表示衷心地感谢。复旦大学图书馆、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复旦大学历史系图书资料室,以及台湾“国史馆”、政治大学图书馆、台湾大学图书馆,为本书的修改增补提供许多富于价值的图书和史料,使作者获益匪浅,在此一并向他们致以衷心的谢忱。本书责任编辑鲍静女士,以一丝不苟的精神,辛勤审稿,为提高书稿质量而竭尽全力,谨向她表示诚挚的谢意。
余子道 2015年3月26日 于复旦大学凉城小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