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甲骨文和金文武丁卜辭(二則)大盂鼎銘二、書牧誓(今文尚書)克殷解(逸周書)三、詩七月(豳風)公劉(大雅)閟宮(魯頌)四、左傳宋楚泓之戰(魯僖公二十一年、二十二年)(節錄)晉楚城濮之戰(魯僖公二十七年、二十八年)(節錄)五、國語越王句踐滅吳(越語上)楚昭王問於觀射父(楚語下)六、世本作篇(輯佚)七、戰國策秦圍趙之邯鄲(趙策三)八、楚辭天問(節錄)九、史記(西漢 司馬遷)秦始皇本馬(卷六)(
一、甲骨文和金文武丁卜辭(二則)大盂鼎銘二、書牧誓(今文尚書)克殷解(逸周書)三、詩七月(豳風)公劉(大雅)閟宮(魯頌)四、左傳宋楚泓之戰(魯僖公二十一年、二十二年)(節錄)晉楚城濮之戰(魯僖公二十七年、二十八年)(節錄)五、國語越王句踐滅吳(越語上)楚昭王問於觀射父(楚語下)六、世本作篇(輯佚)七、戰國策秦圍趙之邯鄲(趙策三)八、楚辭天問(節錄)九、史記(西漢 司馬遷)秦始皇本馬(卷六)(節錄)六國年表(卷一五)(節錄)陳涉世家(卷四八)孫子列傳(卷六五)貨殖列傳(卷一二九)一O、漢書(東漢 班固)武帝本紀(卷六)(節錄)百官公卿表(卷一九)(節錄)食貨志上(卷二四上)(節錄)張騫傳(卷六一)趙充國傳(卷六九)一一、後漢書(劉宋 范曄)劉盆子傳(卷一一)仲長統傳(卷四九)(節錄)黨錮列傳序(卷六七)(節錄)一二、三國志(西晉 陳壽)諸葛亮傳(卷三五蜀志五)(節錄)讓縣自明本志令(曹操)(卷一魏志卷一裴松之注引)“魏武故事”一三、晉書(唐 房玄齡等)食貨志(卷二六)(節錄)劉毅傳(卷四五)(節錄)一四、宋書(梁 沈約)謝靈運傳論(卷六七)一五、魏書(北齊 魏收)釋老志(卷一一四)(節錄)一六、世說新語(劉宋 劉義慶)儉嗇(卷下之下第二九)汰侈(卷下之下第三O)一七、水經注(北魏 酈道元)鮑邱水(卷一四)(節錄)一八、洛陽伽藍記(北魏 楊衒之)法靈寺(卷四城西)一九、史通(唐 劉知幾)六家(卷一)二體(卷二)二O、大唐西域記(唐 玄奘)朅盤陀(卷一二)二一、通典(唐 杜佑)、通志(宋 鄭樵)、文獻通考(元 馬端臨)食貨門 田制(通典卷一、二)(節錄)總序(通志)田賦考 屯田(文獻通考卷七)(節錄)二二、通鑒(宋 司馬光) 續通鑒(宋 李壽) 續通鑒長編(清 畢沅)秦晉淝水之戰(資治通鑒卷一O五)陳靖奏請務農積穀(續資治通鑒長編卷四O)宋太祖收兵權(續資治通鑒卷三)二三、通鑒(宋 袁樞)、宋史紀事本末(明 陳邦瞻)安史之亂(通鑒紀事本末卷三一)(節錄)王安石變法(宋史紀事本末卷三O)(節錄)二四、明實錄作鐵榜申試公侯(太祖洪武實錄卷七四)二五、明儒學安(清 黃宗義凡例二六、日知錄(清 顧炎武)宋世風俗(卷一三)(選錄)二七、讀通鑒論(清 王夫之)唐用回纥以誅安史(卷二三唐肅宗)二八、讀史方輿紀要(清 顧祖禹)元代州域形勢(卷八)(節錄)二九、文史通義(清 章學誠)書教下(卷一)永清縣志 輿地圖序例(卷七)(節錄)三O、潛研堂文集(清 趙翼)漢初布衣將相之局(卷二)明代宦官(卷三五)三二、龔自珍全集(清 龔自珍乙丙之際箸第七乙丙之際箸議第九三三、海國圖志(清 魏源)籌海篇一 議守上(卷一)(節錄)籌海篇二 議守下(卷二)(節錄)三四、中西紀事(清 夏燮)粤民義師(卷一三)(節錄)三五、孔子改制考(康有為)敘三六、訄書(章炳麟)清儒(第十二)三七、新史學(梁啓超)中國之舊史(第一章)史學之界說(第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