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产品中心
周予同经学史论著选集(增订本)

  • 定价:¥50.00
  • 著者:周予同
  • 译者:朱维铮 编
  • 出版社:上海人民
  • 出版日期:1996-07-01
  • ISBN:720802202X
  • 版次:2版2次
  • 装帧:精装
  • 开本:32开
  • 页数:990
为您推荐
内容简介

    周予同先生是上世纪中国经学史的学术大师,他的著作代表了中国学术界研究经学史的最高水平。《周予同经学史论》由周予同先生的学生当代著名学者朱维铮教授编校整理,收录了周予同先生的主要经学著作。包括:《经今古文学》、《纬书与经今古文学》、《“孝”与“生殖器崇拜”》、《经学史与经学之派别》、《康有为与章太炎》、《朱熹》、《群经概论》、《纬谶中的孔圣与他的门徒》等。
作者简介

  •     周予同(1898-1981),原名毓懋,又名周蘧,字豫桐,予同,笔名天行。浙江瑞安人。1916年考取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文部。1919年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先后发起组织励学会、工学会、平民教育社等组织,创办《教育丛刊》、《工学》等杂志。同年5月4日,周予同与匡互生等直接参与“火烧赵家楼”活动。1920年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毕业后留校担任国文教员兼一年级级任。
      1921年春,周予同任私立厦门大学教员。入秋,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编译,先在国文部,后调至教育杂志社,从编辑一直做到编辑主任。同时,还在私立立达学园任导师,在私立持志大学、私立国民大学、私立上海大学任教授,并兼任《民铎》杂志编辑。1925年开始研究经学史。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周予同与当时上海知识界名流郑振铎、冯次行、章锡琛、胡愈之、吴觉农、李石岭等以闸北居民的名义为“宝山路惨案”发表公函,致书上海临时政治分会委员蔡元培、李石曾、吴稚晖,对反动派的血腥屠杀表示严重抗议。1928年任中国著作者协会执行委员。1932年秋,周予同任省立安徽大学教授兼中文系主任、文学院院长。1935年春,与蔡元培、吴稚晖、陈望道、舒新城等署名发表《推行手头字缘起》。是年6月,周予同与夏丐尊、柳亚子等署名发表《我们对文化运动的意见》。1935年秋,任国立上海暨南大学教授兼史地系主任,后又兼南洋研究馆主任。1936年8月,任吴越史地研究会理事。同年12月,与邹韬奋等署名发表《上海文化界救国会运动宣言》。抗日战争爆发后,兼任暨南大学教务长。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暨南大学在福建建阳设立分校,周予同没有前往,留在上海负责善后事宜。在这期间负责编辑《暨南学报》、《南洋研究》、《学林》,并与胡愈之、郑振铎、王任叔等创办过“社会科学讲习所”,对青年进行抗日救国教育。1943年任开明书店编辑兼襄理。
      抗日战争胜利后,曾与叶圣陶、郭绍虞、朱自清等合编《国文月刊》。1946年,由周谷城介绍,兼任复旦大学史地系教授。与张志让、蔡尚思、沈体兰等发起组织上海大学民主教授联谊会(“大教联”)。多次在“大教联”发表的宣言上签名,抗议当局非法逮捕爱国的青年学生,积极投入国统区的民主运动,成为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予同历任复旦大学教授(1956年评为二级教授)、历史系主任、副教务长。上海历史研究所副所长,上海文史馆馆务委员,上海历史学会理事、副会长,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上海人民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上海市政协委员,民盟上海市副主任委员。《辞海》副主编、编辑委员兼经史部主编,《中国历史文选》主编。
      主要著作有:《孔子》、《朱熹》、《群经概论》、《经今古文学》、《中国现代教育史》、《中国学校制度》、《开明本国史教本》、《本国史》、《国文教科书》、《周予同经学史论著选集》等。

相关产品: